学音乐主要是陶冶情操
“不同于以往的钢琴音乐会,本次巡演将采用4台钢琴16手联弹与14台钢琴56手联弹交互呈现、钢琴与打击乐完美配合的形式,这对演奏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很考验演奏者的基本功啊。”李坚说,钢琴演员大多有“童子功”,即从小练就的纯熟技艺,当手指如魔棒飞舞,音符如天籁落下。李坚是5岁开始学琴的,他说,父母从没有逼过他,更没有因学琴而采用过棍棒教育方式,“这是完全不对的,孩子学琴怎么可以打?这既是对孩子的不尊重,更是对他们兴趣的泯灭。”对于学琴乃至学音乐,李坚说,家长要弄明白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不是要走音乐专业道路、孩子有没有这方面真正的天赋、学音乐是想成名成家吗,这些问题如果不搞清楚,不仅孩子会学得很辛苦,家长也会平添各种烦恼。有的孩子明明在理工科方面很有兴趣、很有特长,那么,对这部分孩子来说,学音乐就是陶冶情操,属于锦上添花,急不得、逼不得,更没必要一定要把他们逼到非要考级、非要考专业这一条道上。
学弹琴不仅是为了考级
上海乐器协会副秘书长吴福海认为,孩子可以5岁学琴,也可以6岁学琴,再晚点也行,但现在家长们往往忽视一个问题,就是在开始学琴、学音乐之前应该让孩子有一个音乐节奏的启蒙教育期。比如,想让孩子5岁学琴,那么应该在之前的4岁左右,就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去接触点音乐,比如听听歌,学会欣赏曲子,培养他们从音乐中获得美感的快乐。因为,节奏感、乐感以及高音、低音的识别力等素养,是进入音乐学习殿堂的重要起步点。除此之外,在孩子们的学琴之路上,还会遇到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就是一旦考完了10级,仿佛就“毕业”了,可以再也不用练琴了,这是十分功利的,也是与音乐学习完全背道而驰的。“我们会时常举办钢琴大赛,也常常会发现像复旦、同济等高校的理工科专业学生问鼎奖杯,而且他们的钢琴素养甚至还要好于一些音乐专业的学生。一了解才知道,他们即便是读了高中、上了大学,都会在业余时间里把弹琴作为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而不仅仅是为了考级而学琴。正是这样一种抛开功利的学琴,才让他们终身受益。”他说。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