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肆虐,浊浪滔天。
7月26日下午,记者搭乘空降兵某部的冲锋舟,前往目前湖北省灾情最严重的应城市老观湖,25日下午老观湖大堤决口至今已超过40小时,8万农田被淹,30余个村浸泡在洪水里,当地紧急撤离4.8万群众。
航拍溃口
淹没至屋顶
25日下午5时许,应城市义和镇的老观湖西堤,因长达1个多月的高水位浸泡,历经3次洪峰冲击,突然溃口,洪水顷刻冲出老观湖,狂涛激起几米多高的水柱,汹涌咆哮着直扑堤内的一镇一乡36个村8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顿成泽国,堤下数万亩良田瞬间淹没,5万多百姓生命财产受到洪魔的严重威胁。
昨天下午,记者在老观湖溃口处看见,溃口长度已从溃口时的50米扩大到近150米,溃口距离村庄只有几百米远。航拍图片显示,溃口两边的水位几乎已经相同,“溃口一天时间内,老观湖的水位下降了2.5米,这些洪水都进入了义和镇、陈河镇,目前被淹农田和村庄的水域面积,已经是两个老观湖的大小。”义和镇宣传干事沈伟告诉记者。
“溃口前,老观湖的水位达到29.4米,不仅远超警戒线,还比历史最高水位28.46米足足高出0.94米”,沈伟说,“镇里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说,一辈子没见过那么大的水,情况比1998年时更加严重。”
记者跟随解放军的冲锋舟驶入被淹的村落,“低头,小心电线”,指导员杨谨大声提醒道,原来5米多高的电线现在就在水面上不到1米处,“今天上午就有一艘冲锋舟因为躲避电线重心不稳造成7人落水,幸好都及时救上来了。”经过六孔闸时,水流特别急,冲锋舟差点翻船,操舵手唐亚洲开足马力迎浪而上。在一大片树丛中,冲锋舟尾翼被水中的树枝缠住,熄火了。排长叶欢、副操舟手刘奥杰和打捞手王迪康赶紧拿起竹竿和一只单桨,在树丛中用力向前划。
记者在现场看到,8万亩农田已成泽国,3层的居民楼只在洪水中露出屋顶,“现在正是抢收稻米的季节,这次大水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沈伟说。
老观湖连接汉川和应城两地,是江汉平原最大的湿地公园,惠及沿岸汉川、应城两地村民,是汉江重要的通江湖泊和蓄滞洪区,7月初以来,连续三场持续多日的大暴雨造成水位持续上涨,加上7月21日晚汉北河上游天门龙骨湖分洪,直接导致了老观湖溃堤。“我们义和镇所有的干部连续20多天在大堤上加班,连续加高几次子堤,但是洪魔无情。”义和镇防汛指挥部政委胡雄杰告诉记者。
目前,各方依然在研究溃口的封堵方案。
全力搜救
确保零伤亡
“老乡!有人没有啊?救你们来了!”下午1时,冲锋舟再次驶入义和镇龙湖村,这已经是24小时内指导员杨谨所在的空降兵某部第6次进入受灾核心区,“我们就是要反复确认是否还有群众未能转移。”两天来他所在的空降兵某团,出动冲锋舟127舟次,搜救转移群众1532人。
冲锋舟从义和镇二湾村桥头出发,20分钟才能抵达5公里外的龙湖村,龙湖村所有的房子都浸在水中,积水最浅的地方也有齐腰深,杨谨反复用麦克风呼喊询问,确认底楼没有需要救援的灾民后,他又和战友一起,给生活在高层、不愿意离开的滞留群众发放救灾物资,包括矿泉水、大米、方便面、饼干、蜡烛、蚊香、风油精等。
遇到冲锋舟无法行驶的小路,战士们就跳下水,推着船挨家挨户清查和分发物资,龙湖村64岁的温月娥和老伴也没有转移,老两口近期都做过手术,怕路上折腾。“看到干部和官兵们这么辛苦,我们心里也不忍。要不是情况特殊,我们都不愿给他们添麻烦。”温月娥说,不过,见到他们心里就有了底,再大的困难都不怕。
当地政府和救援军队的共同努力之下,遭遇突如其来大洪水的义和镇,做到了零伤亡。
镇政府官员告诉记者,“7月21日老观湖水位超过历史纪录后,我们就开始组织人员疏散,镇领导顶着超过40℃的高温上门动员,24日险情加剧,疏散工作更是连夜展开,镇里把车开到家门口动员,用车接到安置点,终于,摇蒲打扇的老人行动起来了,板车、三轮车开过来了……受灾群众背起包裹,携着年幼的儿女,纷纷来到安置点。
有的转移群众担心家中的财物安全,针对此,义和镇派出所的民警也不分昼夜值班,民警何汉军说,派出所每天都会组织人员乘坐冲锋舟治安巡查三次,“这也是我们警察的责任,要让转移到安置点的群众真正安心。”
筑堤加固
持续式作战
溃口的老观湖大堤,下午2时地表温度接近45℃,应城一早就发布了高温橙色警报,抢险官兵冒着酷暑,拿着铁锹、铁镐、编织袋,在垌王公路各个低矮地段加筑了长1200米的子堤。从上午6时开始,他们已经连续奋战了8个小时,有些战士两个昼夜没有合过眼。
溃口发生后,义和镇唯一的一条交通主干道被淹,交通中断,救援官兵不顾危险,600多军民抢险队员,在三台湖西堤上筑起长达2.5公里,高1.2米的子堤,抢通了生命通道,有效将危险减小到最低程度。
郭斌是抢险部队某旅的参谋长,溃堤发生时他正在现场,25日17时许,老观湖西堤出现溃堤,不到30秒的时间内,此处迅速形成大决口,官兵们都来不及穿上救生衣就奋不顾身火速抢救。当时,官兵们突然听到有人大喊:“决堤啦!”大伙儿迅速扛起沙袋,前去抢救堤坝。郭斌迅速指挥抢救,有的战士扛着两个沙袋就往溃口处奔去,还有的战士试图用身体堵住溃口。这一幕当时被应城当地的媒体记者拍下后,这两天在网络上被大量传播,感动了无数人。
几分钟内,溃口就迅速超过50米,形成大决口,洪水倾泻直下,将防护林冲倒并在堤下冲出两道沟,下游老百姓的房屋瞬间被吞没。此时,数百名救援战士依然顾不上逃生,拼命背运沙袋,紧急填充、封堵沙湖闸口。
探访灾民
盼早点回去
“大家放心,只要人没事就好,等水退了,我们一定会组织大家抢播抢种,确保秋季丰收,大家不要为以后的生活担心。”7月26日,应城二中集中安置点的一间寝室里,负责人罗志阳这样鼓励受灾群众。
应城二中是目前灾区最大的安置点,共安置了超过5000灾民,记者看到一份作息时间表:从早上6时至晚上21时,安置点一天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每个时间段都有具体的安排。时间表上显示,安置点既有卫生、保健等各类培训学习活动,也有阅读、棋牌、广场舞等文娱活动。
下午18时,安置点临时食堂内灾民正在有序吃饭。安置点给每位灾民发放饭票,灾民凭饭票进餐。饭菜由工作人员统一分装好,大家在志愿者的引导下进入食堂,领取自己的饭菜。一人一荤一素一汤,每天变换不同菜式。
“身有所安,心有所依,乡亲们有了安身之所,心里就会踏实下来,焦虑、不安的情绪会适当消解。”罗志阳说。安置点十分重视受灾群众的心理疏导工作,目前,应城所有的安置点都配备了心理医生。
“大灾之后防大疫,现阶段的工作重点是灾后防疫。”罗志阳告诉记者,安置点计划利用群众集中安置的这段时间,做灾后防疫集中培训,为灾后重建打下基础。
张民伟是义和镇的灾民,一家六口目前都居住在安置点,“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洪水早一点退去,担心老房子浸水时间太久会倒塌,另外家里种了五十多亩的水稻,不知道还能抢收多少。”
(本报湖北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