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8月05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香港的小朋友
秦文君
  秦文君

  这个暑期和萦袅应邀飞去香港,参加《亚洲周刊》举办的香港书展慈善活动:”我们一起‘悦’读的日子”,和当地的小朋友分享阅读的乐趣。

  活动其实延续举办了三年,记得第一年,数百小朋友来自油尖旺、深水埗、九龙城、黄大仙、观塘旧区。香港富裕,但消费高,车费,门票,购书费,未必每个家庭都能承受。考虑到参加活动是家庭贫寒的孩子居多,主办方用7辆免费大巴士将他们接来湾仔会展中心,每人发了书票,供小朋友自主去书展选买自己喜欢的书。

  今年的活动人数壮观,有600个小朋友参加,偌大的会场满满的。这些孩子大多是第一次来参加书展活动,他们被义工分批领着来进来,起初有点害羞,不那么爱表达。也难怪,没有父母陪伴,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会心生胆怯。很快,他们找到朋友,小脸放光,左右顾盼,相互说起悄悄话,立刻就生出胆气,一个个成了活跃分子。

  来自两岸三地的六位作家演讲阅读的经验,交流儿童文学的内涵。我觉得阅读是自由的,缤纷多样的。儿童文学有两个翅膀,一个是现实生活,一个是幻想世界。现实生活的书会让小朋友觉得非常亲切,能在书中找到同感和共鸣。幻想作品提供的想象帮助一个人开拓想象的空间,看到世界是有不同的光彩。暑期阅读可以清心,静心,获得人生经验,审美经验和想象力。当谈到上海几位作家创作的幻想童书《小熊包子》系列故事,这“毛茸茸的伙伴”让小朋友反应热烈,不时爆发会意的笑声。

  提问和互动环节中,有香港男孩说自己学到了很多,阅读不但能让自己增加知识,而且感到很满足。我在心里为这些小朋友叫好,这是到位的阅读感受,阅读是慰藉心灵的。 

  这时,一个妙曼甜美的小姑娘用标准的普通话问我:“秦老师,你和萦袅老师是一对母女,为什么不在一起多合作呢?”这是一位从内地移居到香港的小朋友,一脸好奇,说话幽默机灵,语言能力卓越。她老练地和我们母女合影留念。

  香港书展蛮有趣的,只是出版社太多,香港只要个人注册一下,就能办出版社,有的是真正热爱的出版人,也有的出版社遇到危机,或者哪天不高兴了,又关掉。所幸的是出版香港繁体字版《男生贾里》的出版社很活跃,每年在壮大。

  《男生贾里》在香港出版,有香港学校将作品的片断列为中文课程教材,小朋友很喜欢。香港播道书院,培桥小学的小朋友还自编了《男生贾里》的课本剧,设计了贾里班级来了个插班生,名字叫”你真烦”。嘉诺撒圣方济名学校是一所女校,在课本剧中,扮演“贾里”只好用反串法,由一个高瘦的女孩来演贾里,她打扮成男孩,还装得和汉子的样子,对妹妹贾梅说:“明天我比赛踢球,你要当心,不许出岔子,要是你肚子疼,要影响我的,因为双胞胎是有感应的。”

  香港的家长在网上购书不多,希望自己和孩子拥有书的,往往集中在一年一度的书展期间买。香港700多万人,有100多万去书展,所以那里人潮涌动,通往会展中心的天桥上,晚上9点还熙熙攘攘的,有人带着儿女拉着装满书的沉甸甸的拉杆箱出书展,也有人刚刚赶到,打算进入书展购买。谁遇到熟人,停下来和熟人说话,就被劝告不要停留。。

  随着网络阅读、手机碎片化阅读、浅阅读的兴起,传统意义上的阅读,手捧书籍的快乐好像被忽略了,但不会消失。阅读,在本质上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人心永恒的向往。特别是儿童阅读,怎么重视也不过分,那是在向童年播撒美的种子。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2016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财经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22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23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24版:奥运特别报道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连载
   第A28版:阅读
   第B01版:新民法谭
   第B02版:新民法谭
   第B03版:新民法谭
   第B04版:新民法谭
紫金山下
香港的小朋友
有朋自上海来
大暑大热
夏日偶得(两首)
上阵父子兵
新民晚报夜光杯A25香港的小朋友 2016-08-05 2 2016年08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