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的女画家,早年曾随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秦忠明先生学习素描、水彩画、油画。然而命运弄人,她20岁不到便“转换频道”,进入影视圈,拍了多部影视剧,并上了杂志封面。但10年前,她又转回到原“频道”,离开熟悉的圈子,重新拿起了画笔,走上原来就想走的人生之路。她便是管咏梅。
如果说,秦忠明教授把咏梅引领进了中国书画艺术百花苑,谢春彦、张宗宪两位先生便是精心培育她的园丁了。
谢春彦作为画家、艺术评论家,对中西文化和艺术有着多方面的造诣。他从咏梅临摹敦煌壁画的习作中,发现了她对色彩的敏感和悟性,便有意识地指导她学习林风眠,以敦煌壁画为切入点,寻找东方艺术形式与西方现代艺术点的结合点,显示色彩在宣纸上交融的美妙效果。
受谢先生影响,管咏梅开始走进了林风眠的内心世界和艺术创作世界。她以女性的细腻感情,对林风眠崎岖坎坷的一生寄予了无限同情,常常是边哭边读他的传记。但由此也深入理解了林先生的艺术。“林先生的画是用心画成的,是与自己灵魂的交流”、“他的画多以黑色为背景,正是他对人生苦难的叙述”,她说。从此,林风眠成了她人生道路和艺术道路的偶像。
咏梅为人,外柔内刚,不爱与外界交往,只坚持自己追求,敢于挑战自我。她曾闭关五六年,潜心思索,大量练习。她画画认真,稍不满意立即撕毁。回顾这一段经历,她说:“我崇敬林风眠先生,努力把先生中西合璧的艺术风格和色彩、线条运用到我敦煌艺术中。”看得出,这正是咏梅的创作理想和追求。
敦煌莫高窟规模巨大,丰富多彩。但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管咏梅一次次过去写生,这里已经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了。而最令她痴迷其中的,当属第57窟。在她看来,第57窟的人物,描绘精湛,设色华丽,造型优美,画的虽然是神,却是唐代这一创作年代女性的再现,堪称“东方美神”。她画过多幅此类题材的画。如《飞天群图》,在“东方美神”造型基础上,运用林风眠式的透视、色彩、用笔、用水,更以黑丝绒般黑色作背景,通过薄如蝉翼的轻纱,来展示飘曳感、舞动感和皮肤质感,从而画出了画家自己心目中的“美神”。
管咏梅的艺术进步,自始至终得了恩师张宗宪先生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位世界级的中国文物、字画收藏家,以自己高超的艺术洞察力,向学生传授创作中最显功力而又往往被忽视的细节描绘。幸运的管咏梅,就是在前辈们扶持下,一步步成长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