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我们重访遵义,当地同志推荐了新名片、新地标——海龙屯土司遗址,这不被太多人知晓的中世纪土司王国,虽然,历经沧桑,飞跃时空,依然是历史上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价值的军事城堡,去年,海龙屯作为中国三大土司遗址之一,获得“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十大考古发现”的殊荣。
从遵义市驱车,往西北28公里,便到了汇川区高坪镇白沙村,一路上,我们领略着西部大开发的繁忙工地,现代化的都市建筑,园林、绿水、青山、翠竹、古屯……风光无限、美不胜收。海龙屯去年十月开放,在展示中心统一乘坐观光车,车上配有电视机,反复播放海龙屯传奇,孤峰之上的杨氏土司王国;风云七百年,九大关隘的军事堡垒;播州之战,万历年间的铁血悲歌。约15分钟车停龙岩山下,只见四周群峰耸立,峡谷幽深,三面环溪,我抬头望去,气势磅礴,云雾缭绕,唯有一条崎岖的羊肠古道,能登上险峻的土司庄园。海龙屯核心区域占地1.59平方公里,由东部6道关隘的军事防御区,中部御署生活区,西部三关军事瓮域区组成,那开裂的地缝、厚重的青苔、残缺的关隘、焚毁的宫殿,集雄、奇、古、秀于一身,即是中世纪军事城堡建筑的杰出典范,又是宋元明朝时代社会动荡的见证。
我们顺着古道,蜿蜒而上,每登一步都感到很费力,现存关隘九重,包括铜柱关、铁柱关、飞虎关、飞龙关、朝天关、飞凤关、后关、西关和万安关。关隘独特的设计、合理的选址、灵活的建筑,充分利用了地形,又融入了地形,将城墙、关卡、山体完美融合,攻防结合,寓攻于防,层层设关,关关相卫,唇齿相依,体现了当年最高的防御建筑和艺术水平。我们绕过几个弯,通过关楼,来到“三十六步”,俗称三十六阶天梯,上接吊桥连飞虎关,坡竟有45度,每级阶梯高达70米左右,又高又陡,大伙都感慨难于上青天!明军进攻时,屯上土兵用箭矢、滚石、檑木等武器阻挡攻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数十万明军,耗时四十余天,损兵折将,束手无策,最终,只能从后山智取哦!
走过全长292米的龙虎大道,一座始建于南宋、明代加固重建的飞龙关展现在眼前,这是从屯东进入屯顶大城的第一关,三个拱劵相套,其平面略呈“4”字形,建在两道悬崖中间的山梁上,一面是绝壁,一面是深渊(杀人沟),基础从崖面以下约6米深处起彻,后壁上,由用整石雕成的棱形套叠的多孔石窗,三个菱形图案相互套合,与老司城的类似图案十分相似,凡过关须经在此查验关文、腰牌、水贴方可获准进关,“飞龙关”三字为末代土司杨应龙手书。飞龙关、朝天关和飞凤关,三关自成一体,又连成一片,远近相望,首尾相应,互成犄角,相辅相成,构成前沿军事体系,坚如磐石,坚不可摧,在旁的潘总感叹:飞鸟腾猿不能逾,真是名不虚传啊!
如今,申遗成功,海龙屯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让我们触摸着历史脉络,阅读到土司文化,漫步寻踪,山谷里,仿佛还听见刀光剑影的厮杀声;山风中,似乎还嗅到战火弥漫的硝烟味。
十日谈
行迹
来到井冈山,接受的是一次红色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