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女儿六岁那年,我发现她喜欢画画,而且那只可爱的红苹果,给了我很大的惊喜。我和她妈妈商量,给她报了画画辅导班。
教女儿画画是我同学的父亲毛炳全。毛老师上世纪六十年代毕业于浙江美院附中(今中国美院),在书画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为人随和,平易近人。我听说许多学生家长,都千方百计要将孩子送到他那里学画画和写字,他家里地方小安排不下很多人,为此婉言谢绝过好些学生。我不知道女儿是不是能进得去。
我很迷茫地去了他家。在那间简陋而温馨的屋子里,我同他讲了自己为女儿来报名学画的请求。他居然应允了,并为我女儿安排好了课程。我没有想到会如此地顺利,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缘分吧。
毛老师为我列好的诸如素描纸、蜡笔等的画画材料,我都从文具店买来了。我心里还是七上八下,不知道女儿画画的兴趣,能坚持多久。
第一堂课,画一条鱼。女儿用铅笔打轮廓。可她不知道怎么来布局,不是画得小了,就是画得偏了,她擦了画,画了擦,一副急躁的样子。我也跟着心烦意乱,却帮不上忙。毛老师过来了,很轻松地帮她画好了位置,一边很随和地说:“慢慢来,别急。”
女儿将鱼勾好线,就用水粉颜料上色。毛老师一再嘱咐:笔画好一种颜色,必须要用水洗掉,用布擦干净,否则颜色混淆,就破坏了画面的效果。当然,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教学方式,我还是头一回见,自然也从中得益。好的习惯可以说是终身受益的事,看来女儿是把毛老师的话记到心里去了。比我讲一百句都顶用。
毛老师家藏书很丰厚,走进那扇门,无论多么烦躁的心,都会安静下来。女儿喜欢上了那里的环境,特别喜欢去那里画画或者看书,我也感同身受。
女儿画画的时候,我在边上坐着看她画。有一回,她画荷叶、青蛙和莲花。她画了一只三条腿的青蛙。我用手指点了点青蛙,“怎么多了条腿?”“青蛙用话筒在唱歌。”女儿微笑着对我解释。这不是照样子画的,我在心里犯嘀咕。毛老师接过话茬:小孩子有自己的世界。千篇一律反而扼杀天性。他的话醍醐灌顶,我霎时间毛塞顿开。
在毛老师那里学了一年画画,女儿的儿童画已经有了样子。可她的兴趣也在渐渐地降温。她向我提出不想学了,理由是太累。我明白,她是要打退堂鼓。我说:“要学好一样东西,肯定是苦的,可学会了就很快乐。你现在已经很好了。下次爸爸出书,还指望你给我画插图呢。”我给她吃补药,倒是立竿见影,她又坚持下去了。其实,这也是毛老师教我的办法。对于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引导和鼓励,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打骂。
我没有想过女儿将来在画画上有多大的出息,我只想她能过得开心和健康。我将她的每一幅画都好好地收藏着,等我老了,翻出来看看,那里,有她的童心,也有我们做父母满满的爱。这就很知足了。
十日谈
学艺路上
注重了解和鼓励,并做孩子感兴趣的事,明请看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