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作为世界人口大国的中国,正面临巨大的环境及资源压力。城市发展迅速,人们来到这里寻找‘美好生活’。中国有机会成为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典范,但这需要从乡村建设开始;当代文艺复兴,将要在那些至今还留存着地方传统、传承着原始文明的中国乡村兴起。我能想象中国未来的乡村生活,它在环境与发展、传统与创新、文化与商业中平和发展。”
——意大利建筑师马儒晓
“比起城市,在农村举办这样的双年展更有意义。它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中国的乡村正依照自己独特的文化理念进行建设,而非千篇一律的城市建设。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其他国家应该都已经察觉到中国强调要发展城市化建设,人们将聚集到城镇追求城市生活,但是,我也看到他们的兴趣与价值已经开始转向乡村生活。中国有如此多样的文化与地貌,每个区域都需要发挥自己独一无二的优势去重新吸引观众。在21世纪的全球化时代,富有地域特色的自然、文化、技术,都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我有很多正在进行中的项目,都涉及地域特色。”
——日本建筑师隈研吾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竹建筑双年展将从其他建筑双年展中脱颖而出。竹通过自身所蕴含的巨大设计潜能,变成富有魅力的建筑材料。中国并不是唯一一个使用竹来作为建筑材料的国家,双年展将告诉世界‘竹’要成为中国的代表性建筑材料,引领环保、独特的建筑趋势;这是龙泉的一个转折点。”
——韩国建筑师Young Chul Jang/Sook Hee Chun
“竹,是中国的典型材料。我从宝溪的乡村风景、山川、乡民、动物、空气、竹林等自然美景中获取灵感。我要向世界呈现一个全新的可持续化宝溪,它在大自然的祝福中衍生而出。同时,我认为,宝溪将会成为全球‘再造魅力乡村’的典范。”
——日本建筑师前田圭介
“建筑师的责任是要改变目前的状况。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难,难的是,影响更多人改变他们的思维及行为。建筑源于自然,它们应与自然和谐共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也将无限接近自然,归于自然。”
——越南建筑师武重义
“宝溪的竹建筑,但愿可以因地制宜,根据地势,依照风俗,突破效用,摒弃式样,做到建筑设计的根本。用一根竹一块木一方土,为建筑正名,依照一礼一俗来为建筑解释,真正构建成房屋的并非是材料,而是一乡的气韵。”
——中国建筑师杨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