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2月1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衣有褶皱谓之“裥”
叶世荪
  文/叶世荪

  裥,读若上海话“盖”;指衣裤、裙子或其他布帛上打的折迭,普通话称褶子。

  清代吕渭老有《千秋岁》句:“宝香盈袖。约腕金条瘦。裙儿细裥如肩皱”。王安忆在《长恨歌》里写道:“她们对一件衣裙的剪裁缝制,细致入微到一个裥,一个针脚。”上海人说的“打裥”(衣裙上做褶子)、“百裥裙”(百褶裙)、“明裥袋”(袋中间两边活口的口袋)、“暗裥袋”(袋中间活口的口袋),都是这个裥。坊间把衣裤织物团捏得皱巴巴的样子,写作“八各烂皱”,实在应该是“百裥烂皱”之误。

  不仅在词义上,上海话中的裥在读音上也保留了其古代音韵。《现代汉语词典》将裥注释为方言用字,读jiǎn音。被视作中古时期汉语语音代表的《广韵》卷四,三十一裥韵,注裥字为“古苋切”。看上去与拼音j当头的声母全无关系。清代钱大晰认为“古无舌头舌上之分”。有学者认为,现代的舌面音j,是从舌根音ɡ 及精组齿头音分化出来的。因此,许多现在普通话标注“坚”(jian)音的字,在上海话中仍然读作“盖”(近ɡai)。如:奸、监、减、拣等。“间”在上海话中有时也读作“盖”;如“汏浴间”(浴室)、“日间日”(隔天)。《吴哥丁集》中“十景西湖描不同,千枝杨柳间桃红”一句,顾颉刚注云:“间,读若盖”。与裥相仿,现代汉语中还有不少以j 作声母的字,在上海话中依旧以ɡ 作声母。如:假、加、价、江、讲、交、角、觉、届等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赛事/新民印象
   第A09版:赛事/新民印象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新视界
   第A12版: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聚焦
   第A14版:跨界/文体汇
   第A15版:文体汇/动态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老三届/金色池塘
老早大新游乐场看京戏
首先侬要听得懂
周建国沪谚熟语印
衣有褶皱谓之“裥”
课间茄山河
爸爸戒香烟
煤炉、铜吊、钵头、篮头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B11衣有褶皱谓之“裥” 2016-12-18 2 2016年12月1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