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军工周报》报道,美国正在加快部署新一代“标准-6”舰载远程防空导弹的步伐,主要搭载平台是“伯克”级驱逐舰和“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与此同时,美国还不断扩展“标准-6”的任务范围,使其从单纯的防空转向反舰、反导、对陆攻击等多任务,以便成为美军打造“分布式杀伤”能力的武器之一。
“超地平线”的后继者
上世纪60年代末,为了对抗苏联海军航母和导弹舰艇越来越强的“饱和攻击”能力,美国海军开始研制全新防空系统,这就是今天大名鼎鼎的宙斯盾系统。1981年,宙斯盾系统装备到“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和“伯克”级驱逐舰上,使美军海上防空能力获得飞跃性提高。
然而攻防对抗的较量永无止境,宙斯盾系统虽然能凭借较远的探测距离和多目标制导能力,配合射程100公里的“标准-2”舰载防空导弹,可以对抗一定规模的“饱和空袭”,但由于存在地球曲率,宙斯盾的目标探测雷达难以探测地平线以下的目标,为导弹提供制导服务的火控雷达同样对地平线以下的目标无能为力,难以对抗掠海突防反舰导弹的“饱和打击”。面对反舰导弹,宙斯盾的探测距离降到40公里以内,拦截距离降到20公里以内。
因此,美国海军在两种宙斯盾舰服役后就开始琢磨“超地平线拦截”,并委托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进行概念研究。经过反复论证,被称为“协同交战能力”(英文缩写CEC)的相关设计在冷战后期完成。其设计思想是,先由安装在飞机上的雷达搜索和跟踪远程目标,然后将目标信息通过军用数据链传输给海上的宙斯盾舰,由宙斯盾舰发射“标准”系列防空导弹,当导弹飞出宙斯盾舰的雷达视野后,其后续引导由空中的飞机完成。
冷战结束后,美国海军战略开始“由海向陆”转型,强调抵近他国海岸的濒海作战能力,对“超地平线拦截”的需求增加,CEC便将付诸实施。最明显的举措是立项研制“标准-2”Block4A(美军编号RIM-156B)海基低层反导拦截导弹和海上远程防空的“标准-5”导弹。不过,由于技术难度大、费用超支,“标准-2”Block4A项目最终被取消,而“标准-5”也被“标准-6”代替。“标准-6”以“标准-2”Block4A为基础,结合AIM-120空空导弹的主动雷达制导技术,费用只有“标准-5”的一半,性能却能达到“标准-5”的80%,而且具有反导能力。
性能不凡的“全能弹”
2004年,雷锡恩公司获得为美军研制“标准-6”导弹(美军编号RIM-174)的正式合同。2009年9月,雷锡恩公司获得第一份“标准-6”导弹的生产合同,价值9300万美元。2011年3月,第一枚量产型“标准-6”交付美军。2013年5月,“标准-6”导弹进入全速生产。迄今,雷锡恩公司已向美军交付近300枚“标准-6”导弹,每枚单价350-400万美元。按计划,美军将采购1800枚“标准-6”导弹。
“标准-6”导弹全长6.58米,弹径0.34米,翼展1.57米,助推器直径0.53米,导弹全重1.5吨,最高飞行速度3.5倍音速,最大射高34000米,最大射程370公里(也有资料称460公里),采用中段惯性制导和末段主动雷达制导。
在“标准-6”导弹研制期间,美国海军还将部分“伯克”级驱逐舰和“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上的宙斯盾系统升级到新版本(代号“基线-9”),以适应发射“标准-6”导弹的需要。2014年6月,美国海军“约翰·保罗·琼斯”号驱逐舰成功试射4枚“标准-6”防空导弹。之后,美国海军又进行了多次试射,拦截目标包括超音速和亚音速无人靶机、反舰导弹、巡航导弹、弹道导弹等,试验结果令人满意,“标准-6”因此获得了“全能拦截弹”的美誉。
2016年1月18日,美国海军还在夏威夷的太平洋导弹靶场进行了首次“分布式杀伤”作战概念试验,由“约翰·保罗·琼斯”号“伯克”级驱逐舰发射1枚改进型“标准-6”导弹,击沉了1艘满载排水量4200吨的靶船。
高性能背后的陷阱
“标准-6”导弹的高性能固然令人羡慕,但同时也要看到它是建立在美军独有的能力需求基础上的,因为美军追求对其他国家的绝对优势,不但要“打什么仗造什么武器”,还要求武器的技战术指标明显领先。然而,这种一味追求高精尖的做法,带来的结果就是武器复杂性和价格越来越高。
“标准-6”导弹虽然号称大量采用“成熟技术”,但由于大幅扩展任务范围,其技术难度仍远超“标准-2”,这也是其研制周期长达七年的主要原因。不仅如此,“标准-6”导弹的单价超过350万美元,约为“标准-2”导弹的5倍。更重要的是,“标准-6”导弹要想充分发挥作战效能,必须依靠庞大而先进的情报侦察监视体系。所以,“标准-6”导弹是按照美军作战思想打造的先进武器,也只有在美军手里才是真正的“全能导弹”。
对其他国家来说,如果解决不了导弹背后的支撑体系问题,那么就不可能实现类似的全能化。另外,其他国家在战略思想、作战需求、技术和工业实力等方面与美国有很大差别,如果简单模仿美军的全套做法,太过追求导弹的全能化,反而会造成“样样通、样样松”,使得导弹失去明确的作战用途。虽然美国的一些盟国有财力采购“标准-6”导弹,但这也意味着它们将进一步被绑上美国的战车。目前,除了日、韩、澳等极少数与美国有着军事同盟条约的铁杆盟友对“标准-6”导弹表现出采购兴趣之外,美国的欧洲盟友却对“标准-6”兴趣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