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石林,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民歌演唱家和声乐教育家。
在长达一个甲子的歌坛人生中和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里,他矢志不渝,初心不忘,永远捧着一颗爱乐之心,在追寻、攀登着。石林在长期的舞台实践和教育探索中,不断地总结、积累经验、教训,从而形成了他一整套独特的教学理念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即大胆借鉴西洋科学的唱法,天衣无缝地融入了中国的民歌,乃至于戏曲、曲艺的元素和精髓,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声乐教学新路。
师生同台放歌逐梦
石林教授的教学硕果累累,桃李满园,是中国民族声乐教学领域颇具影响的人物。
人们难以想象,如今已年近耄耋的石林教授,本可安享晚年,但还一直以最饱满的激情和最大的热忱,奔波在民族声乐教学的第一线……
去年12月21日,石林教授带领他的学生们,在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举办了一场名为《逐梦放歌》的师生音乐会。这也是继1998年的《星之泉·石林师生音乐会》后,又一次用音乐会的形式,来检阅其教学的成果。
此次音乐会,可谓是群星璀璨,风流尽显。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多位学生,竞相登台献演了各自的代表曲目。琳琅满目的作品,样式新颖、曲风各异、风格鲜明。在参演的学生中,有艺术院校的教授,也有文艺团体的领导、骨干,还有戏曲剧种的领军人物和主要演员,更有多位来自祖国边陲的少数民族演员。他们文化背景、艺术修养、嗓音条件及对音乐、歌唱的认识、理解各有千秋,经过善于因材施教的石林悉心雕琢,于是,块块璞玉,闪烁光彩。
在这台音乐会上,给人印象深刻的有:第八届央视“青歌赛”民族唱法专业组金奖获得者、上海音乐学院的女高音歌唱家于丽红教授演唱的《我心永爱》;活跃于海内外歌坛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周进华教授演唱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上海民族乐团的女高音歌唱家王静演唱的《苗岭飞歌》……
在观众热情激扬的掌声中,78岁高龄的石林教授登台致谢,并演唱了电视连续剧《木鱼石的传说》的主题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一曲音乐会的压轴节目,将师生音乐会推向高潮。
一个甲子的歌唱之路
石林出身在一个世代与音乐无缘的普通家庭。但他自幼就显露出众的音乐天赋。十三岁那年,被招入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上海音乐学院前身)少年班,专修钢琴专业六年。就在他上音附中毕业时,乐坛巨匠贺绿汀院长倡议在上音开办中国第一个民族声乐班,旨在培养我们自己民族的歌唱家,并指定王品素教授挂帅,在全国各地广泛地招收各民族有歌唱潜质、才能的年轻人入学。
在附中学习期间,石林曾成功演唱、录制过丁善德作曲的我国首部彩色木偶影片《小小英雄》的主题歌。恰逢其时,得天独厚的嗓音条件和具有扎实的音乐基础的石林,放弃了钢琴专业的深造,进入民族声乐专业学习。二十岁的他,从此走上了一条长达近一个甲子的歌唱之路。
在大学本科学习期间,声乐系民族声乐专业开展探索性实践教学,由贺绿汀院长专门请来了河南的曲艺名家赵玉凤,教他学唱河南坠子两年;同时,还安排声乐艺术家蔡绍序为石林系统地传授西洋唱法。就是在这样优越的环境和美好的艺术氛围中,不负厚望的石林,如饥似渴地尽情地吮吸着各种艺术养料,茁壮地成长。到大学毕业留校任教时,他俨然已是一名卓尔不群的民歌演唱家了。
石林对声乐的理解,对各民族歌曲的演唱技法,包括中国的戏曲、曲艺等都有很宽泛、深刻的见地,这对他的教学无疑是如鱼得水、相得益彰。
桃李满天下
在长年的教学生涯中,石林培养了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纳西、蒙古和藏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的许多歌唱人才,同时还教授过许多戏曲演员。
当年,京剧科班出生的陈海燕,曾随王品素学习过民族声乐。由于她从小就浸润在中国戏曲的氛围中,养成了一种演唱习惯,因此很难掌握更好的西洋科学歌唱方法。陈海燕的事业发展到一定的高度后,碰到了瓶颈。她感到有些困惑、迷茫,甚至一度想放弃歌唱。在得到石林循序渐进地悉心指导后,陈海燕的喉咙更打开、气息更流畅、音域更宽泛,声音的位置更稳定、高音更漂亮、歌唱的整体共鸣更加强了。如今,已过中年的陈海燕依然歌声动人。
石林对学生的爱护,胜过自己的子女。二十多年前,于丽红在大三学习时,突患视网膜脱落,若不及时住院开刀治疗,双眼就有可能失明。但于丽红的家人又远在东北,一时无法赶到上海。在这紧要关头,石林义无反顾地以父亲般的角色和责任,为她打理一切,担当所有……这么多年过去了,每当说起此事,于丽红还会热泪盈盈。
前年春夏间,石林教授突患严重的病毒性肺炎,不得不暂停手头的教学工作,住院治疗。但他仍念念不忘盼望着他上课的学生们。在回家养病期间,他仍见缝插针地给学生辅导、指点……
去年盛夏,大病初愈的石林又应邀风尘仆仆地赶往北京,与胡松华、姜嘉锵等人一同担任“全国青年男高音声乐大赛”民族唱法的评委。整个比赛非常激烈,尤其在民族唱法中,参赛选手声音普遍都非常好。但大多又存在一个通病:就是中、高音区间,不能掌握换声技术。大家凭着本嗓,扯着唱,对科学的歌唱方法,意识不够,运用又不当。为此,石林专门开设了一个讲座,通过对演唱技术要素的讲解,传授从自然声区如何向高音区顺利转换的科学方法。由于讲述生动形象,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与会的年轻男高音们都感觉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