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影视/文体汇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6月0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爵期待华语电影齐放之音
王培雷
■ 五彩神箭
■ 追凶者也
■ 明月几时有
  即将开幕的第二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日前公布了首批八部参赛影片,由这份初步的名单来看,今届电影节的竞赛电影至少从国别与类型上都继续多元化取向,涵盖了包括俄罗斯、罗马尼亚、中国、日本等在内国家的影片。事实上,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历史上,华语电影一直在竞赛单元有相当不错的表现。这不仅表现在作品数量比例上,更是在具体影片所呈现的对一时一地社会文化的表征价值之上。

  致敬艺术本身

  今年,许鞍华导演的《明月几时有》,将以上影节史上比较罕有的开幕片+竞赛片双重身份登场。这部聚焦上世纪40年代香港沦陷的影片,是许鞍华自编自导之作。许鞍华的人物与作品想必不需要赘述,将近四十年来,她在华语电影世界所作的创新尝试可谓硕果丰厚,《明月几时有》延续了《黄金时代》甚至远及《胡越的故事》年代的历史观照,是许鞍华立足叩问时代人灵魂思维的一以贯之。在香港回归20周年的关节上,也具有相当明显的纪念与思考意味。

  早在第一届,台湾导演王童的《无言的山丘》即拿下金爵奖桂冠,这部在20世纪年代初台湾电影的历史回望潮流中地位举足轻重的影片,也是当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对电影艺术本身尊重的写照。近观自2014年迄今的三届上影节入围的华语片,可以清晰发现,这样一种对当下的关注,在这些影片中有相当浓烈的呈现,而它们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水准纵有高低,但也明晰反映了当代视野与多元视角的交融。

  2014年第十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金爵奖入围影片中有藏族导演万玛才旦的《五彩神箭》与张猛的《胜利》,前者在万玛才旦的作品序列中属于剑走偏锋(相对其一贯风格而言)的尝试,利落的动作剪辑与色彩图谱,呈示出一个略带奇观化的藏区射手传奇故事。在几乎放弃了剧作意义上的锐气的情形下,万玛才旦试图用一种更为商业与通俗的方式展示藏区人生活的图景,影片获得当届金爵最佳摄影,但在其他方面颗粒无收,得失之间,难以一言以弊。而《胜利》仍然以此前观众熟悉的张猛式影像符号结构主角陈胜利对生活本身的胜利征途,尽管从灵气到锐气都不如前作《钢的琴》,却道出了江湖神话的形与精神内核的浮光掠影。影片获得评委会大奖,从总体来看,这部电影与《五彩神箭》一样,虽乏佳章但又佳句,算不上技惊四座。

  到了下一年,华语片在金爵奖上的角逐阵容较为强大,包括了与上影节有极深渊源的老导演王童新作《对风说爱你》(原名《风中家族》),以史诗格局讲述两岸在1949年前后普通人家的离乱聚散,是野心颇大的作品,时间跨度更超过三十年,相当细致描绘三个素不相识的命运共同个体在大时代下流落台湾的生活微变、梦假情真。大格局之下,是无法圆满收尾的缺憾及一些细节上的疏漏(比如跨越年龄驻颜有术的郭碧婷),致令《对风说爱你》呈现出虎头蛇尾的不均衡感,但无论如何,在2015年的创作生态下,主动拥抱大时代,是非常难得的。那一届同样关注时代个体命运的还有霍建起导演的《1980年代的爱情》,改编自野夫同名小说,导演以诗意影像抒情见长,在此片中亦对那个众声喧哗的年代有相当唯美的表现,各类风物很易勾起共情,影片最终用力过猛,未能够妥善完成叙事,反而成为意象堆叠,非常可惜。

  在这两部影片之外,曹保平的《烈日灼心》着实令人眼前一亮,段奕宏、郭涛、邓超的组合与极富游戏与黑色幽默精神的叙事,将对一场杀人案的解谜过程抽丝剥茧出不俗的兴味。影片的人物众生相的表层塑造相当出色,关于怀疑与误解的开释,皆不走寻常悬念路子,是与前述两部的情感抒发截然不同的叙事游戏的架构。

  呼喊百花齐放

  由2015年的三部入围华语片仍然可以看出,大格局、名导演的精神回溯与创造性的类型更新,是当届入围华语片的主调,《烈日灼心》更拿下当届金爵奖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三黄蛋),显示出在类型片拓展领域,华语(国产)电影新成果受到的认可。

  于是乎当曹保平再度以新作《追凶者也》入围2016年金爵奖时,去岁得奖的锋锐成为了对更新的创作者的无声呼唤。在该届电影节上同样有三部华语片入围,全部来自中国大陆,除了《追凶者也》之外,还包括刘杰导演的《德兰》以及张扬导演的《皮绳上的魂》。《追凶者也》将颠倒时空的平行叙事游戏玩到尽处,更令饰演“五星杀手”的张译与这个角色的形象牢牢捆绑在一起,虽然最终获封影帝的是刘烨,但张译绝对是此片中最亮的表演个体。《追凶者也》大约代表了一种曹保平式的与同时入围的华语片或其他国家影片有所不同的商业作者力量,在相对保守的“艺术电影”氛围中,以解构型的点线面组合成荒诞不经而又细思极恐的追追逃逃,自成一派,与来自全球的影片同场竞技。

  后两部电影则明确呈示了一种也许是华人世界独有的悲悯传统,以藏地风情辅以成长故事的《德兰》与寓言体展示藏民人格魅力的《皮绳上的魂》,都各自带有套路与风格化的双重性,放在华语艺术电影谱系中,都是有亮点的作品,而放置在当下中国电影的创作环境中,多少带点“纯艺术性”的悲壮,在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的同时,亦是在延续由第五代导演作品开始一路而下的所谓“国族寓言”范式,这样的创作,是百花齐放,同时也是关于创作者自我心灵的挣扎过程的呈现。《德兰》最终斩获金爵大奖,抑或是一个积极的新起点呢?

  以获奖多少来衡量入围电影的品质,未免有些太断章取义,但以近三年的入围华语竞赛片来看,有格局、有尝试,题材亦足够多元,但远未达到足够宽广的视野,有齐放之势,而多重声音,多样类型的表达,还有所欠缺。在此次电影节公布的唯一一部华语竞赛片,尽管出于理当被赋予足够信心的许鞍华之手,但无论从题材还是类型,都缺乏一点心意,但不到最后时刻,很难说惊喜会否到来,尤其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二十周年的特殊时刻,能否再次集中突出华语电影努力攀登的勇气,并成功延展出更富面向未来的敏锐与潇洒迷影的浪漫之作,拭目以待。

  (王培雷)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郊野大地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话题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A20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A21版:金融城/基金纵横/金市汇市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A24版:福彩专版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8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A30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3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金爵期待华语电影齐放之音
影视速递
悲情男神
新民晚报影视/文体汇A10金爵期待华语电影齐放之音 2017-06-03 2 2017年06月0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