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6月0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反思公司治理
我们需要怎样的监管
周永媛 易蓉
  去监管化的经济学动因是什么?很多上市企业股权是高度分散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为达到利益最大化需要一定的去监管化,管理者该如何去平衡?近日第三届思想中国论坛在上海财经大学召开,哥伦比亚商学院教授Patrick Bolton教授围绕“微观视角的反思:监管与公司治理”作出报告。

  Patrick Bolton教授以美国电力行业为案例考察了政府放松管制对公司所有权集中度,成本效率、价格、金融风险及消费者获利的各自影响。“电气化时代的发展首先是去中央化、分散化,不同市政府投资电厂电力公司,实行当地供电,背后由民营的工业电力公司自己建厂售电;再者是去监管化流程,也有新的企业进入这个流程和行业。但是到上世纪20年代大萧条和2008年的金融风暴后,分散的状况发生了变化。联邦艾迪森公司当时的总裁塞米尔通过对优先股和优先债发行进行融资收购,发行了债券和股票进入公募市场,企业控制者处于高杠杆、负债和不透明的金字塔结构。经历大萧条后该公司出现的大破产情况最终致使新法规的出台,代表了监管时代的到来。”他认为,只有当监管能够帮助降低财务风险,特别是并购风险,才能真正实现股权分散。

  上海财大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教授随后表示:“中美不同国情下,所需要的政策不同。”他对公司治理的反思和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治理的本质是制度、机制设计,或所谓游戏规则的恰当设计。我们的改革及其治理既要有目标感,也要有过渡性。”长江商学院经济学教授许成钢则提出:“对于正常能够起作用的金融市场而言,法治是基石。首先要有独立并且中性的法庭。在法律不完备的情况下,事后的被动执法将丧失最优的阻吓效应。于是,在法治的社会中,就需要引入监管,即事先预防性执法。监管的定位必须是补充和完善法治系统的工具,不能取代法治的主体地位。”

  实习生 周永媛 本报记者 易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郊野大地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话题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A20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A21版:金融城/基金纵横/金市汇市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A24版:福彩专版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8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A30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3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中国影子银行风险在可控范围
反思公司治理 我们需要怎样的监管
“金融聚交”论坛探讨智造时代机遇
华理商学院推出全新培养方案
广告
新民晚报金融城/中国商学院A19反思公司治理
我们需要怎样的监管
2017-06-03 2 2017年06月0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