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文体汇
     
本版列表新闻
~~~第三届沪剧艺术节将于七月二十日启幕
~~~第三届沪剧艺术节将于七月二十日启幕
~~~第三届沪剧艺术节将于七月二十日启幕
~~~第三届沪剧艺术节将于七月二十日启幕
~~~第三届沪剧艺术节将于七月二十日启幕
     
2017年06月0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沪剧“山歌”献给党
第三届沪剧艺术节将于七月二十日启幕
肖茜颖
■ 上下图均为沪剧资料照
  第三届上海沪剧艺术节将于7月20日启幕,全市13家沪剧院团将举办系列演出、沪剧论坛、下基层慰问演出等一系列活动。昨日,在上海沪剧院召开的启动动员会上,沪剧艺术节总导演汪灏介绍,本届沪剧节将献礼党的十九大,“我们将通过跨界创新红色经典唱段,为观众带来好听好看时髦的沪剧”。

  为了提高参与度,沪剧节闭幕式首次选在源深体育中心,并电视直播,届时沪上老中青以及苏锡常的沪剧爱好者等近万人将唱响上海的声音。

  紧扣时代性

  沪剧,发源于吴淞江和黄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和民间俚曲,是上海本土特有的地方戏剧种。从早期的花鼓戏、本滩、申曲,到1941年定名的当代沪剧,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史。

  近年来,传统戏的跨界逐渐吸引年轻人的目光。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介绍,沪剧艺术节将有不少大胆的尝试: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演唱的《唱支山歌给党听》承载了几代人的回忆,沪剧唱段《唱支山歌给党听》同样广为传唱,闭幕式上“两支歌”将首次融合;耳熟能详的《茉莉花》也能做文章,沪剧《董梅卿》选段就有《茉莉花》的旋律,届时将混搭江苏民歌版、普契尼《图兰朵》的歌剧版。“这是沪剧与中国各地对话、与世界对话的机会。”

  此外,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本次沪剧节将首次引入更多的非遗项目:奉贤滚灯、三林舞龙舞狮、刺绣、海派旗袍……观众在一部戏或者一场演出中便能全方位地领略传统文化与海派魅力。

  汪灏强调,沪剧中的红色经典历来广受欢迎,今年恰逢中共十九大召开,沪剧节便是一次献礼。“比如闭幕式将上演《金沙江畔·老班长找水》、《江姐·绣红旗》等,曾经我们绣红旗迎解放,如今绣红旗奔小康,但依旧具有时代意义”。

  参与者最多

  沪剧的传承发展乃至沪剧节离不开群众,而今年沪剧节的群众参与度将刷新纪录。

  “我们特别请来了‘沪剧训练营’中的孩子,沪剧节不止是艺术家表演,业余爱好者尤其年轻人应该有登台的机会,沪剧从娃娃抓起意义非凡。”茅善玉介绍,今年首次邀来苏锡常的沪剧社团以及爱好者,共享沪剧节盛宴,“长三角联动、抱团将利好沪剧的推广”。

  为了提高参与度,一方面沪剧节闭幕式首次选择在源深体育中心,近万人合唱沪剧蔚为壮观;另一方面,引入电视直播让无法亲临现场的市民享受这场沪剧狂欢。

  往届沪剧节中,名家名团送戏下乡占有很大比重。今年院团公益惠民力度还将不断扩大,继续深入浦东众多街道,包括养老院、学校、部队等等。同时,茅善玉指出,每一年的下基层也是从田间地头发展起来的沪剧的“寻根之旅”,“创新很重要,不忘初心,找寻到沪剧的活力也是我们沪剧人的责任”。本报记者 肖茜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郊野大地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话题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A20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A21版:金融城/基金纵横/金市汇市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A24版:福彩专版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8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A30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3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扫一扫添加新民体育、新民演艺微信公众账号
德约科维奇携手阿加西
沪剧“山歌”献给党
润物细“有声”
沪剧应成申城IP
新民晚报文体汇A08沪剧“山歌”献给党 2017-06-03 2 2017年06月0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