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冠军,杨影的专业能力毋庸置疑。体育明星流行跨界的当下,越来越多熟悉的面孔坐到了摄像机前,玩转起解说金话筒。那么,一个优秀的体育解说员又到底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从独舞到合伙
张之是新中国第一代体育解说员的代表,他在1952年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邀开始解说比赛,之后的宋世雄和孙正平都是听着他的解说干上这一行的。
因为一开始是向广播听众解说,因此这一代的解说员以介绍球员资料、描述场面为主,声音高亢,追求感染力,这也是中国体育解说员很长时间模仿的一种学派。
上世纪90年代初,意甲联赛开始风靡,解说员也从早期的唱独角戏,变成了当时的黄金解说三人组。而如今,不少体育明星的加入让体育解说呈现了多种多样的风格。
在五星体育广播主持人汪轩看来,解说就好像说相声,“以往的风格是单口相声,而请来明星嘉宾就变成了对口相声,如果能找到风格、个性相契合的,就能发挥出1+1大于2的功效。”
在接触的众多合作解说嘉宾中,汪轩最喜欢合作的是退役运动员转行媒体人的嘉宾,“他们既有运动员的专业知识能讲清战术配合,又有媒体人的数据资料分析和良好表达能力。”
作为沪上知名的体育解说,李兵同样见证了体育解说风格的一种转变。
十几年前,在进行拳击比赛解说时,李兵习惯一个人坐在解说席上,独自完成一场比赛的解说。“一个人解说固然有时难免单调,但能保持个人风格,发挥也相对自由。”而在2003年开始解说F1比赛后,他与北极虾组成的“兵虾组合”至今仍被不少人认为是解说组合中的一个典范——李兵的热情幽默配合上北极虾的详实内敛,让不少人因此迷上了F1这项运动。
在某个车迷论坛潜水数月才找到专业知识过硬、性格互补的北极虾,李兵笑称,找合伙解说搭档就像“相亲,谈恋爱”,既要性格互补,又要有专业知识、文化修养,“内在的修养是优秀解说的关键。”
名气不等于实力
想必不少体育迷是在宋世雄老师的“好球~”声中长大的,不管排球,还是篮球比赛中,这个极具特色的声音让人印象深刻。超快的语速,清晰的吐字,我们记住宋世雄,想必更多记得的是那份声音的嘎嘣脆——而流畅自如正是一名体育解说的基本素质。
在李兵记忆中,体育明星里能滔滔不绝的并不多,更多的是名气很大,却性格内敛,不善言辞。“碰上这样的解说嘉宾,就需要主持人更多去引导话题,控制节奏。”
为何有些大牌明星当解说之后被吐槽?原因就在他们日常习惯了在沉默中训练,自我领悟,而一旦需要将内容表达出来,就会逻辑不清,说话不成句。如果连话都说不清,想做解说这就勉为其难了。
中立性是合格体育解说的另一个关键。此番杨影遭遇球迷吐槽,一个关键点就在于她经常忽略介绍对方技术内容,一味地吹捧己方球员。
新闻讲究真实记录客观中立,解说同样应该如此。固然,作为解说员也可以有自个的喜爱,并在不经意间恰当流露出少许的倾向性也无伤大雅,反而显得解说员更接地气。可是什么事情都有一个标准,假如掌握欠好就会导致外界的恶感,杨影便是如此。
除了专业,更要有情怀。邓亚萍,作为与杨影同时期的运动员,这次也在央视露面,她被广大球迷所喜爱,原因是逻辑清晰,对场上分析拿捏十分到位,能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观看体验,对乒乓运动会有新的认知。
采访中,汪轩和李兵的共同观点就是,请体育明星做解说,名气不完全等于实力。口齿伶俐,逻辑清晰,专业解读,深刻剖析,引经据典,内拓外展,不偏不倚,客观中立,是一个优秀体育解说必备的素质。
本报记者
厉苒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