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著名投资大师大卫·史文森曾经指出:“很多投资人都是根据短期业绩选择基金,这种做法最终会让投资人损失惨重。”中国基金业协会官方数据显示,自开放式基金成立以来至2016年末,偏股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为16.52%,债券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为8.05%。公募基金长期持有还是能赚钱的,过于关注短期业绩,好比短期博弈,与资产长期增值的目标相悖。
长期业绩表现优秀的基金经理,都拥有鲜明的投资理念。比如博时基金过钧,注重寻找风险和收益的平衡,而不追求能够每次都踩准市场节奏,他也毫不讳言地表示自己可能也会有看错市场的时候,时时警醒自己敬畏市场。无独有偶,长信基金李小羽也多次表示,始终要敬畏市场,先算风险再算收益,坚持稳中求进的投资风格,今年更要防范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选择评级偏高的品种,对行业、企业性质都做更为严格的筛选。
即便明星基金在短期市场波动中也会暂时陷入低迷,但短期业绩波动并不影响长期业绩表现。曾经的公募一哥王亚伟管理的华夏大盘精选混合,自2005年末至2012年5月期间,任职年化回报49.80%,居同类型75只基金第一。聚焦消费升级板块的长信内需成长混合也如此,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日,近半年收益率8.26%,居同类型基金前列,安昀管理该产品的近4年期间,任职年化回报33.40%。
因此,在当前市场低迷环境下,与其关注所谓的“冠军魔咒”,不如多琢磨下基金管理人投资理念、投研实力、投资策略,选择中、长期业绩相对较好的产品,长期持有等待市场的“春暖花开”来得更靠谱些。 萧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