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白天雨最大
都说最近的雨特别“识相”。上海进入汛期后的首次明显降水,最集中的雨势出现在5日傍晚到6日,累计雨量中到大雨。而入汛以来的第一场大到暴雨,是从今天开始的。难怪有人戏言“大雨和暴雨之间只隔了一场高考”。
这场雨的罪魁祸首可归结为低涡切变线,不仅上海有暴雨,长江中下游地区都出现一次暴雨到大暴雨过程。这也是南方近来第三轮强降雨了。气象部门预测,上海的主要降水时段出现在今天上午到上半夜,并伴有短时强降水和雷电活动,小时最大雨强30毫米-40毫米,其中西部和北部地区更大,可达70毫米-100毫米。大风也随雨而至,今天下午到夜间风力渐增,陆地将有4-6级偏东大风,长江口区和沿江沿海地区阵风6-8级,洋山港区和上海市沿海海面阵风8-9级。气象部门提醒市民留意强降水对交通出行的影响,注意高空户外作业、高空广告牌的安全保障,妥善处理阳台上的物品,以防高空坠物。
好在疾风骤雨来得快去得也快。明天白天,雨带南压,申城又将以阴天为主,仅南部地区还有些许阵雨。拜雨水所赐,今明最高气温回落至28℃-29℃左右,下周也大抵如此,最高气温在27℃-30℃之间。
不入梅也需防霉
这两天,浙江、湖北等地纷纷宣布从9日开始进入梅雨期。那么,同样感受到了雨意的上海呢?
所谓“梅雨”,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六、七月都会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在上海地区,气象意义上判断入梅的标准主要有三:
一是入梅前5天,副热带高压要保持在一定的位置,以保证南方暖湿空气能够稳定输送到长江中下游一带;二是这5天中至少有3天的日平均气温不小于22℃;三是入梅后的头5天中,必须有4天雨日(包括区县气象站测得的雨日)。
就目前的副高位置和未来走向分析,上海尚未达到入梅的条件。加之,下周主雨带位于江南中南部,上海以多云天气为主,六月中旬以前不会进入气象意义上的梅雨期。
需要说明的是,“入梅不是一蹴而就的瞬间,而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上海市气象局首席服务官邬锐解释说,就如同气象意义上的四季开端一样,进入梅雨季节在气象学上有非常具体和确定的标准。这些都是气象学统计和研究的要求,并不是用来直接指导人们衣食住行的。申城空气中的黄梅味已愈来愈浓,该做的防霉防潮准备,可得抓紧做好。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黄梅天,并不需要坐等气象意义上的“入梅”来宣布开始。 本报记者 董纯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