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公共卫生科普中心位于普陀区疾控中心内,场馆不大,却有不少看点。在这里,不同种类的蚊子、苍蝇标本就陈列了数十种,还有各类抓捕器械,墙壁上贴着蚊虫鼠蝇的预防及消杀方法。场馆讲解员陈蕾说,在这里,市民可以详细了解蚊子、老鼠、蟑螂等病媒生物的种类、习性,学习科学的防范措施。“在上海,比较常见的蚊子有两种,白纹伊蚊是俗称的花蚊子,喜在傍晚咬人,普通的库蚊则多在夜晚和凌晨活动。”
人类的生存始终伴随着与疾病的斗争,参观者跟随讲解员可了解包括甲肝、天花、艾滋、非典在内的传染病故事。同时,还可以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看病原体的3D“真身”,并在现场通过光学显微镜来探究致病菌的世界。
在场馆的互动实践区有一台大型互动设备,参观者可通过体感游戏了解家庭消毒、医疗废弃物处置和个人防护的相关知识,讲解员会给大家演示个人防护的相关操作,部分参观者还有机会亲自体验试穿隔离服。陈蕾告诉记者,大家在医院看到医生穿白大褂、戴口罩帽子,这属于一级防护;而更高一级的叫加强防护,主要应用于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以及开展传染病病人流行病学调查的医务人员。一般来说,二级防护至少有6个步骤,每个步骤之后都要进行“六步洗手法”来避免污染。
记者从普陀区疾控中心获悉,该场馆2014年建成并对公众开放,主要包括病媒生物、传染病防治知识的介绍。暑假过后,这里还将短暂关闭并进行二期的改扩建,增加膳食营养、慢性病防治、健康指标自测小屋等功能,并引入VR互动设备,让参观者更生动且直观地走近公共卫生,了解疾病预防知识。
>>>导游小贴士
地址:丹巴路1628号普陀区疾控中心
开放时间:工作日,接受个人和团体预约,免费开放
电话:021-52828686-4021、4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