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电视剧如同一粒种子,能让真善美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从上世纪80年代的《四世同堂》《红楼梦》《西游记》,到90年代的《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再到2000年以来的《亮剑》《奋斗》《琅琊榜》《人民的名义》……家喻户晓的经典佳作,影响了一批又一批普通观众。不同时期电视剧创作形成的潮流,与特定时代文化景观特征互相映照,发挥着巨大的价值引领作用。
然而,由于电视剧产业发展迅猛,资本、热钱蜂拥而入,一些乱象也纷纷出现。现实中,有的剧组明星片酬畸高,电视剧制作经费反而捉襟见肘;有的剧本粗制滥造,抄袭模仿痕迹明显,不合常理的情节屡屡出现;还有的热衷于“蹭IP”,令人审美疲劳。此外,假收视率、唯明星论等不良趋向也时常见诸报端。
环顾世界,电视剧制作水平、传播能力,已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构成。如今,尽管我国电视剧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国际竞争力仍然偏弱,与我国文化大国的地位并不匹配。因此,如何在占据“数量高峰”的同时抵达“质量高峰”,成为电视剧产业亟待破解的现实问题。
电视剧产业面临着独特的政策与市场环境,其创作与传播,受文艺和市场双重标准的评价。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的产业领域,政府的引导、管理和监督等极为重要。正因如此,遵循通知要求、落实具体政策,一方面积极着手整治问题,为电视剧产业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开展有效引导、调控和扶持,让从业者把精力专注于创作,才能积极推进电视剧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价值导向是产业政策的核心。有理由相信,在政策指引支持下,中国电视剧产业将行稳致远,拥抱更广阔的发展机遇。(高伟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