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腾的课行云流水、收放自如,同事郑洁老师记得第一次旁听张慧腾上课的感受,“那是《最后一片常春藤叶》,非常惊艳!他的基本功、教态、语言、个人风格都令人惊讶,知识点运用自如,授课语言非常自然,和学生的互动特别流畅,这种‘不刻意’是课堂中最难达到的境界。”
尽管看上去“不着痕迹”,可张慧腾自己非常清楚,语文课既要传授知识更要传递智慧。大学中文系的训练为他打下过硬的基础,张慧腾深深感到文学作品背后的生命体验是语文老师绝对不能放弃的部分。所以在《声声慢》这一课上,他讲透了李清照的一生;讲张载的四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为学生埋下情怀的种子;他和学生讨论工具理性的社会如何去追求意识的觉知……他的语文课从来不默写,他告诉学生语文不是功利的成绩追求,强调人文文化同时落实策略,才能形成更好的素养。
有一年张慧腾接手了一个竞赛班,他发现理科生喜欢质疑,有批判精神,课堂就用讨论的方式;他告诉学生批判不是粗暴的否定,而是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还“强迫”学生轮流做班刊主编,和他们一起写诗,让表达和阅读成为习惯。
最忙时张慧腾在学校有3张办公桌,除了语文教学,还参与团委学生工作和科研室工作,忙得飞起。2015年张老师带高三,因腰椎间盘突出病发,直接在课堂上躺倒送了医院。结果没休息几天还没好透又回来上班了。那场病留下了病根,腰疼时不时发作,让足球迷张慧腾没法踢球只能看球了。“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张慧腾把这句话牢记在心,保持着谦逊和纯粹,安心耕耘。 本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