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庆祝国庆 体育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听中国打进温网第一人梅福基说“网”事
     
2017年10月0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打一辈子
一球一世情
听中国打进温网第一人梅福基说“网”事
陈慧琴
■88岁高龄的梅福基在市民网球节开幕式上与小球员切磋球技 陈慧琴 摄
■梅福基手捧“网坛泰斗”奖杯 见习记者 李铭珅 摄
■梅福基与老伴回忆网球生涯 见习记者 李铭珅 摄
  文体人物

  不曾离开,不曾忘却,球拍依然在手,网球依然在心,已经88岁高龄的网坛泰斗梅福基一生与网球结缘。在昨天举行的首届上海“金徽杯”市民网球节开幕式上,梅老“重出江湖”与一位9岁的网球小将隔网相对,献上了一场表演赛,挥拍仍显昔日功底。

  在上海体育场附近的一户极为普通的民宅里,本报记者拜访了这位网坛泰斗。老爷子精神矍铄,面色红润。梅老的家中有一间储物室,靠墙处摆放着两个网球袋,里面装的都是梅老用过的网球拍,梅老从中拿出一副已经变了色的网球拍说:“这副球拍陪了我好几年了,特别得心应手,这次市民网球节又能用上了。” 梅老摩挲着球拍,追忆着他的“网”事。

  11岁当球童 从陪打员到高手

  梅福基出生在一个贫穷家庭,迫于生计,11岁那年,他的求学生涯就此中断。梅福基的姐夫开了一家竹匠店,专门维修网球场地边上的篱笆等设施,他看到网球场上有捡球的球童,就介绍梅福基去做了球童。“当时网球对我来说是新鲜事物,到球场一看,才知道网球是用拍子打的。”梅老说,那时捡球的都是小孩,11岁的他是那群孩子里年纪最小的。每天,梅福基在球场上奔前跑后捡拾网球,日复一日,手中那毛绒绒的网球让梅福基逐渐萌生了兴趣。“当时打网球没有自己带拍子来的,球拍都寄存在球场里,每次人家打完球,而且我手上没有工作的时候,我就会拿出那些已经坏掉的或者没有人用的球拍来玩玩。”梅福基便这样开始打球了。没有网球教材,没有人指导,全靠自己摸索和琢磨,梅福基渐渐打出了些名堂。

  四年后,梅福基成了一名陪打员,每天的工作就是陪那些非富即贵的人打球消遣,“陪打可不是一件容易活,既要让人觉得你打球打得好,也要把球打得能让别人接到。”

  梅福基的网球技艺日臻娴熟,还发明了一套底线对拉结合发球上网的打法,这在当时已非常先进。之后,梅福基被推荐去参加了不少网球比赛,1953年在徐汇网球场举办的华东区网球选拔赛上,梅福基收获了他的第一个冠军。

  上海网球队1954年组建,梅福基成功入选。梅老回忆道,当时上海网球在全国可以说是数一数二,最辉煌的时候曾有个“十三太保”的故事,一次全国比赛的前十三名全部被上海选手包揽。同年,国家网球队成立,第一批入选的8名队员全部来自上海,梅福基就在其中。

  59年前温网

  出现中国人身影

  很少有人知道,早在59年前,温布尔登已经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1958年,温网向中国选手发放了第一张正选赛外卡,梅福基就是这张外卡的获得者。

  梅老记得,由于当时他在上海一直打的是沙地,为了适应温布尔登的草地环境,在去英国之前他还专门到广州的草地球场进行训练,可到了英国他还是难以适应,“温布尔登草地的草很细很密,打起来球速更快,球的弹跳性也更好。”

  首轮比赛被安排在外场进行,对手的名字梅老已记不太清了,“当时走进球场特别紧张,拿着球袋的手都是抖的。”一上来,梅福基就连输两盘,调整好心态后,梅福基连拿三盘逆转获胜。进入到第二轮,梅福基遇上了澳大利亚名将弗雷泽,“他是力量型选手,发球实在太厉害了,根本接不住。”对手的实力更胜一筹,梅福基就此结束了他的第一次温布尔登之旅。第二年,梅福基再次奔赴温布尔登参赛,又一次闯进了第二轮。

  能在世界顶级的比赛中收获胜利,梅福基就此名声大噪。回国后,许多在工作之余爱好打网球的领导像陈毅、万里都曾邀请过梅福基陪他们切磋球技。此外,梅福基还是“网球外交”的主力成员,曾出访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国家,与外国网球选手进行交流比赛。

  26年执教

  带出逾百位学生

  1964年梅福基退役后,担任上海网球队教练。从跑圈、带操到训练,梅福基都亲力亲为。每周仅周日下午梅福基才会回一趟家,吃过晚饭后便又匆匆地赶回训练基地。要是碰上球队在外有比赛,家里人可能要盼上好几个月才能盼到梅福基回来。梅老坦言,当时只顾着自己的网球事业对家里多少是有亏欠的。

  由于长期的操劳和饮食不规律,梅福基的身体日见消瘦,晚上常会胃痛得睡不好觉。1985年,梅福基去医院拍片检查,被诊断为胃癌,但他没有被病魔吓倒,手术后不到一个月,心系学生的梅福基便支撑着病体重新回到了网球场,“我只有亲眼看到我的学生,心里才踏实。”

  在执教的26年里,梅老共带了100多位学生,在他的精心雕琢下,其中17位学生拿到了全国冠军。“陈娟人高马大,正手非常具有杀伤力,尤伟个子矮小,但非常灵活,人也很聪明……”谈到昔日的弟子,梅老如今依旧能娓娓道来。

  退休后,梅福基仍没有远离自己热爱的网球运动。至今他每周二只要不下雨都会坐一刻钟的地铁,到静安寺旁的网球场和老年网球队的队员们打一打球。梅老说,他现在打球,第一,不讲输赢;第二,只要自己觉得累了就不打了,毕竟年纪在那里摆着。只要身体允许,市里举办网球比赛邀请他去颁奖,梅老都会前去压压阵、助助威,鼓励年轻人不要轻易放下网球拍。网球,成了梅老的一种寄托、一份执着。

  见习记者 陈慧琴 

  记者手记

  放不下球拍

  米寿之际的梅老过得愈发清闲了,几份报纸就能静静地把日子打发了,老伴精心操持家务,儿子孝顺,孙儿也喜欢上了网球。

  梅老的家显得有些拥挤,各类奖杯和奖牌被堆放在犄角旮旯里,玻璃橱柜的显著位置摆放着的一尊刻着“网坛泰斗”字样的奖杯,聊起这座奖杯梅老兴奋不已,他小心翼翼地从橱柜里捧出来给记者看,“这是我去年得到的奖杯。”梅老的言语中透着自豪和满足。

  有爱,才能全身心付出,才能无怨无悔,心系上海网球发展的梅老唏嘘道,岁月无情,人老了,很多事都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但看到上海现在有那么多人关心网球,热爱网球,参与网球,梅老坚信上海网球的明天会更好。

  功成名就的梅老到了这把年纪,仍未放下手中的球拍,这份炙热的爱与坚持已是对中国网球人一种莫大的激励。“网坛泰斗”的称号,梅老当之无愧。陈慧琴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庆祝国庆 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庆祝国庆 上海新闻
   第A05版:庆祝国庆 上海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庆祝国庆 文娱新闻
   第A09版:庆祝国庆 文娱新闻
   第A10版:庆祝国庆 体育新闻
   第A11版:庆祝国庆 体育新闻
   第A12版:庆祝国庆特别报道 新民印象·目击
   第A13版:庆祝国庆特别报道 新民印象·目击
   第A14版:庆祝国庆特别报道 郊野大地
   第A15版:庆祝国庆特别报道 郊野大地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阅读/连载
   第A19版:旅游资讯
   第A20版:旅游资讯
   第A21版:旅游资讯
   第A22版:中国新闻
   第A23版:国际新闻
   第A24版:国际新闻
一打一辈子 一球一世情
新民晚报庆祝国庆 体育新闻A10一打一辈子
一球一世情
2017-10-03 2 2017年10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