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菱汽车油耗造假、东芝虚报利润到高田安全气囊的安全危害,本是战后日本骄傲的制造业,如今却频频作为丑闻主角登场。甚至有人感叹,日本制造已经跌落神坛。
日本立正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苑志佳直言,制造业问题频出的根源在于金字塔形分工。“制成品企业在塔尖,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在塔底。长期以来,制成品企业习惯以牺牲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的利益来追求自身产品换代,要求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在技术和成本上跟进。而进入本世纪后,供应商们越来越跟不上龙头企业的节奏。开发新材料等需要巨大投入,这些企业已不堪重负。”
日本汽车行业智库现代文化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吴保宁指出,日本制造业的问题源于三方面因素:第一,对制造业从法律和标准上加强管理,提高了制造业成本;第二,材料、零部件供应商背负着来自下游企业的巨大压力;第三,企业内部利益驱使,强调创利创收,忘记了社会责任和遵纪守法。
神户制钢所作为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目前已有200多家企业受这次丑闻影响,遍布汽车、飞机、高速列车等多个领域。
吴保宁指出,虽然铝、铜制品强度不达标是否会导致安全隐患不能一概而论,但它对产品耐久性的影响毋庸置疑。一旦发展到大规模召回,神户制钢所将背上沉重的经济和舆论包袱。
“丰田的供应商并没有很强的集团属性,它很可能寻找其他供应商。”苑志佳说,“而中型飞机受影响应该比较大,因为在铝合金产品方面神钢最强。至于神钢的今后恐怕很不乐观,最坏结果可能是破产。”
吴保宁认为,连续丑闻将重创整个日本制造业的形象,同时,“丑闻将促使企业强化内部监管,也将促使各界反思、重审行业状况,推动相关法律和标准的科学制定”。
吴保宁表示,日本制造业与德国一样,总体水平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些影响极其恶劣的个案,给各国制造业敲响了警钟。
刘秀玲 王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