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1月0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替爸爸读报
叶永宁
  叶永宁

  爸爸走了。爸爸最喜欢读的《新民晚报》依然按时送到。看着这份爸爸曾经每天都会认真阅读的报纸,我真想再为他读一次报。

  爸爸叶绪昌,生前曾任中共江苏省委副秘书长,每年都会订阅很多份报刊。其中只有《新民晚报》是一直订阅,从未间断过。妈妈去世后,读报、看书、听音乐成为爸爸生活的主要内容,为他排解了孤独寂寞,填充了他生命的最后十年。每天买菜回来的保姆从报箱里取回当天的报纸杂志,放到爸爸的书桌上。多数情况下爸爸对其他几份报纸大致浏览一遍就拿出来放在客厅茶几上,唯独留下《新民晚报》仔细阅读。

  爸爸爱看《新民晚报》,源于他对上海的深厚感情。爸爸是苏州人,在苏州上完初中考高中时,同时考取了上海中学和苏州中学,他选择去上海中学念高中。当时爷爷在上海的钱庄做事,家住天潼路慎余里。除了故乡苏州东山,上海的这幢石库门房子也是爸爸念念不忘的地方。十年前妈妈患病我和爸爸陪妈妈去上海看病,爸爸还特别提出要去看看他少年时期住过的地方。在我的上海铁路局同事的陪同下,找到了那幢老房子。爸爸很激动很高兴,回忆起当年住这房子的情形以及当时的邻居,还和妈妈一起与老房子合了影。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沦陷成为战区。当时爸爸17岁,高中还没有毕业。他和同学们历经艰辛从上海经浙江、福建走到江西。因战争交通通信中断,爸爸和苏州家里断了联系,身无分文,一路上贫病交加受尽磨难。不断有同学病倒死去,爸爸自己也染上重病,奄奄一息。他以为自己活不成了,托付同行的同学,请他们将自己死后埋葬,坟墓要朝向上海、朝向家乡。九死一生颠沛流离走到赣南泰和,逢中正大学创建,爸爸报考被录取。在中正大学读书期间,爸爸一心想订阅一份上海发行的《星期六晚邮报》以了解他非常关心的战事政局。爸爸喜欢上海,虽然后来大半辈子都工作生活在南京,但开口就是带有浓重上海苏州口音的普通话。《新民晚报》慰藉了爸爸的思乡情结,上海街头巷尾的新闻故事让爸爸读起来感到亲切。

  爸爸最爱看的是“夜光杯”版,每一篇文章他都会仔细阅读。连家里的保姆都知道:爷爷爱看夜光杯!尽管年轻时曾经身处战乱,爸爸依然受到过很好的教育。英文、文学素养深厚,有旧式文人的潜质。他能写一手漂亮的文章,古今书刊阅读无数。也因此他对所阅读的书报质量有要求,比较挑剔。“夜光杯”的文章多数耐看,文字细腻生动,感情真挚。一事一物,引申开来,抒发情怀寄托情思,安慰了爸爸因妈妈去世倍感孤独的心灵,一些对老上海的回忆文章更是能引起爸爸的感情共鸣。

  《新民晚报》上的字,爸爸是用放大镜看的。于是我想到从网上下载新民APP,安装在ipad上,这样就能把字体调大了。我将阅读方法每一个步骤的图形界面拍成照片,从“滑动解锁”开始,到点开每一篇文章,共28张图片打印装订后给爸爸并耐心地教会他用。包括如何加载当天的报纸和找到往期的报纸,如何找到“夜光杯”和其它各类栏目,如何点击想看的文章让放大的文字充满整个屏幕,如何翻页和上下滑动观看,还包括从哪里可以知道ipad快没电需要充电了。90岁的老爸爸不习惯用手指触摸屏幕,我就让儿子给他外公买了两支触摸笔。爸爸很有兴致,一遍遍学习试用,当看到不仅能及时看到当天的《新民晚报》,报上的字也变得大而清晰,爸爸很开心。一直因为不会电脑而懊丧的爸爸,学会了用ipad。

  如今爸爸走了。我替爸爸读《新民晚报》,如同爸爸在世时一样,认真地一页页一篇篇读过。明年,其他报纸可以不订,但《新民晚报》还是要订,我要替爸爸一直读下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综合新闻·话题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教育/金山教育
   第A26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A27版:汽车周刊
   第A2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替爸爸读报
你可以哭一会儿
天凉好个秋
温暖家园(中国画)
宁夏行四首
悉尼医院里的中国花园
卫星上天幸福落地
新民晚报夜光杯A20替爸爸读报 2017-11-01 2 2017年11月0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