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南洋中学以多种形式为学生精神世界“塑型”
~~~南洋中学以多种形式为学生精神世界“塑型”
~~~南洋中学以多种形式为学生精神世界“塑型”
~~~南洋中学以多种形式为学生精神世界“塑型”
~~~南洋中学以多种形式为学生精神世界“塑型”
~~~南洋中学以多种形式为学生精神世界“塑型”
     
2017年11月0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时时讲故事 处处有文化
南洋中学以多种形式为学生精神世界“塑型”
陆梓华
  金秋时节,南洋中学青年党校迎来新一批学子。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在这个课堂,没有空洞的说教,有的是讲故事。

  同学们眼中的“故事达人”,是南洋中学党委书记陈宏观。“高中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我们要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中国文化的正能量。”陈宏观说,而在他眼中,学校121年的历史,成为取之不竭的思想宝库。

  “知行”传习百年

  南洋中学校门外,刻着一行大字——“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校”。这所中学可谓近代中国教育史的写照,校友包括顾维钧、郎静山、巴金等名家,以及23位中外院士和40余位高校校长。

  2016年,南洋中学成立了“知行学院”,通过开学第一课、青年道德讲堂、校园文化讲堂、青年党校等形式,为年轻人的精神世界“塑型”。“知行”二字,则源于老校长王培孙倡导的“知行并进”教育理念,已传习百年。

  学生们爱听陈宏观书记讲故事,正是因为故事的主角们也是在这样的年纪、在这方天地,燃起改变世界的决心。“三钱”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其父辈或是南洋校友,或是和学校有所渊源,在陈宏观的故事中,有校友钱均夫在儿子钱学森的行李中塞进小纸条,叮嘱他学成报效祖国的期待;有钱三强给自己改名为“三强”,修身治国的雄心;也有钱伟长为了振兴中华,毅然改考物理专业从事科学研究的决心。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要开放地去学习,但更要心系国家。党课教会我脚踏实地扛起责任。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做好每一次劳动就是承担责任。”高二学生黄奕东写下感受。

  如今,一本汇集了南洋中学60余名校友故事的校本教材《勿忘风雨》即将付梓,南洋中学党建经验也被浓缩进《政治核心、文化先锋、育人模范——中学党建实务ABC》中。学校还计划在学生中围绕校史开展课题研究,并由学生写一本属于他们自己的书。“我们要让每个学生庆幸来到这所学校,因为在这儿他们会明白,人究竟为什么而学。”陈宏观说。

  “品”字寓意品格

  2014年,南洋中学完成整体改建。设计图几易其稿,一改最初教学楼横平竖直的模样——教学区呈两个“问”字形,象征“正问反问谓之学问”;男生和女生宿舍楼呈“人”字形排列,表示人与人应“相互扶持”;经过“修旧如旧”工程改造,建造于1926年的原校友厅图书馆,在去年南洋120周年校庆前夕,变身南洋中学博物馆,和周边环境成“品”字形,预示着这里将走出有中国品格的学子。“南洋中学博物馆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当肩负起传承历史的重任。”博物馆首批志愿者、高三女生程钰雯在作文中写道。

  “固执”坚守传统

  2015年,英国威廉王子访华期间来南洋参加一项青少年足球活动,有关部门建议在正门搭建通道,供王子车队驶入。陈宏观用一则小故事,说服了接待人员,安排车队仍旧从边门入校——在中国古代,孔庙和最高学府“国子监”门前,历来有“文官落轿、武官下马”的传统,以示对文化的尊重,因此,学校才有了如此设计。这,也是一所百年老校的“固执”。

  如今,骑共享单车的学生越来越多,陈宏观从校园周边监控录像看到,有个别学生为了抄近道,将车骑上了上街沿。“文官落轿、武官下马”的传统礼仪,也在开学典礼上给这些学生提了醒。

  本报记者 陆梓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科创上海
   第A08版:财经新闻·广告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第19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报道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时时讲故事 处处有文化
代驾“碰瓷” 得防得管
“刷脸”购物登陆申城
川杨河桥主桥落成
千秋膳房加蛋葱油饼混进死蟑螂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6时时讲故事 处处有文化 2017-11-06 2 2017年11月0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