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星期天夜光杯/纪实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2月2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师父吴清源回家
江铸久
■ 在师父铜像前摆棋
■ 吴清源九十岁手书
■ 二一三年吴清源先生九十九岁时与江铸久(上)、芮乃伟(下)说棋
  ◆ 江铸久

  1

  师父吴清源老师到达日本后,在棋上的战绩和成就,长期跟着看吴老师的棋谱棋书的我们,都已经很熟悉了。

  同是棋手,我常常想,吴老师是怎样才练成这样的绝世神功的?14岁去日本之前,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围棋式微,最好的棋手也要被日本一流水平让三子左右,周围没有那么好的围棋环境给吴老师锻炼的。

  如何能达到这么高的水平呢?首先是吴老师的父亲吴毅曾去过日本留学。虽说在法律学业上没有大成就,但是在日本期间确实认真地玩儿了一回围棋。吴毅专门花费去方円社学棋,见识到了职业棋手是如何研究棋艺的,看到了真剑胜负的日本棋手在比赛中如何一生悬命地去对局,也知道了只要棋艺高超,就可以养家糊口,过上优裕的生活,继而可以更加专心向棋。

  当时的国内棋界不仅竞技落后,没有定期的比赛,棋手的生活也没有保障,绝大多数爱好围棋的人也不清楚好的学棋方法。

  留学日本的经历使得吴父归国后在教授儿子们下棋的时候,有了高于国内棋界的不凡见识,站在一个比较高的平台,有很远的视野,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相信,这也影响到了吴老师的母亲。

  吴老师在围棋上等于一开始就与最先进的围棋理论接轨了。因而起步快,早在东渡日本之前,棋力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相当于职业的四五段水平。

  我们知道,他四岁到七岁的时候,在北平的大酱坊胡同院里,父亲请人教他念背国学,从四书五经大学中庸到诗经易经道德经等等。

  七岁之后,开始教他学棋,到十一岁就很厉害了。我们也知道,父亲吴毅从日本带回了很多棋书。童年的吴清源很多时候就是在学习围棋中度过的。

  可是在不到一岁来到北平之前,他们老家是福州闽侯的。对于福州吴老师家的情况,吴家家族亲戚的情况就所知甚少了,只有一些零散的资料信息。2016年5月我来福州寻医,寻到了正在拆迁的吴家祖屋半野轩,觉得好痛心。这是在拆一位屹立在世界之巅巨人的家啊。我们翻墙进去,在吴老师记忆中的小桥上徘徊,体会着童年时的吴老师留下的故乡印象——一座大大的桥、一个大大的池塘的感觉。

  2

  相隔一年多,来参加吴老师的铜像揭幕仪式,心里满怀期待。期待的是,能见到吴老师的亲戚们及有亲属关系的乡亲们。立铜像,说明乡亲们是想念这位亲人的。

  今年11月29日,在福州当年晚清的富人区三坊七巷举办了吴老师生平展览的开幕式。与吴老师有亲情关系的人们聚在一起,看展览看吴老师七十多岁时回乡省亲祭祖的纪录片。片中的吴老师开心极了。仔细看的话,依稀能看到吴氏家族有不少人和吴老师有点像,让人觉得很亲切。

  仪式上,吴老师的亲人们聊起了吴老师省亲时的细节,说他老人家还会说福州话。有位族人知道吴老师要去祭祖,特地问了自己母亲吴家祖先的墓地,然后先行上山,愣是用柴刀砍出了一条路。

  听得有人发言说:吴老师11岁就开始挣钱养家了。真是了不起。很少有人从这个角度谈吴老师。也是,我们大多听到的是与围棋界相关的人谈吴老师,而乡亲们的出发点不同,想到的是,离开家乡的人生活上的不容易。吴老师这一生多次经历战乱,多次一贫如洗,要为生计,为全家人的生计、为自己的母亲、兄弟姐妹、妻子、妻子一家、儿女而扛起生活的担子。

  从生计这一点出发,也许更容易接地气,理解吴老师的不容易。从11岁到段祺瑞总理府挣奖金开始,到在北平同日本棋手的对抗,再到准备东渡日本——濑越老师找到大仓喜七郎先生,每月200日元的生活费,解决了吴家的后顾之忧。后来,日军侵华战争期间,吴老师把全家人送回国,自己独自一人在日本下棋,继续扛着养活全家的担子。

  情况变好是在1952年访问台湾之后,吴老师立刻接母亲到日本。晚年的吴老师过着极简的生活,专心研究棋道、国学。他一生都是家族的顶梁柱。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乃伟一直跟着吴老师学棋研究。又一次摆完棋后,吴老师说:你们两人工作(挣钱)真好。当时我一阵子心酸。吴老师这一辈子肩上的担子一直就没有松过。这是位撑起了整个家族的硬汉子。

  想起了吴老师的师兄桥本宇太郎九段。他形容他的师弟时说:有目共睹,与吴先生那威震天下的棋士名声相比,他的人生道路,却是颠沛流离,艰难曲折的,形成这种复杂经历的原因有很多。我想师弟吴清源,看上去非常瘦弱的身躯下,其实是一位从不知苟且偷生,更不愿沉迷堕落的硬汉子,走遍天涯海角,对自己信念始终坚贞不渝。

  3

  福建电视台主持人翁进与她弟弟翁猛一同主持了团圆活动。他们是吴老师的姨表亲。翁猛的女儿、上幼儿园的小朋友翁禾正在学围棋,等到吴老师女儿佳澄乃伟与小朋友合影的时候,小朋友显出明星范,还委屈不乐意了呢。

  主持人姐弟俩为大家念出了一份长长的与吴家有姻亲关系的家族:

  吴清源的外公、清末大臣张元奇共生了八个儿子七个女儿,吴清源的母亲张舒文是长女。

  在福州,与吴清源家族有亲戚关系的家族有许多,其中最著名的家族有:

  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家族:吴清源的二伯祖娶了林则徐的外甥女;吴清源的姑姑又嫁给了林则徐的外孙;吴清源的舅舅娶了林则徐的玄外孙女;吴清源的表哥则娶了林则徐的六世外孙女。

  有“中国近代海军之父”美誉的沈葆桢的家族:吴清源二伯祖是沈葆桢的妹夫;吴清源的姑姑又嫁给了沈葆桢第五子沈璿庆;吴清源的大舅舅张用谦娶了沈葆桢曾孙女沈佩蘅;吴清源的表哥张瀚才娶了沈葆桢的玄孙女沈摩诃;吴清源另一位表哥张亮才,娶了沈葆桢的玄孙女沈旭春;吴清源表弟陈经也娶了沈葆桢曾孙女沈师箴;沈葆桢的玄孙沈祖穆,是吴清源二妹吴兰的夫君。

  在福州,与吴家有多代亲戚关系的,还有当过湖广总督的黄巷郭柏荫家族、清朝最后一任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的螺洲陈家、中国海军名将萨镇冰的朱紫坊家族、武状元出身的培威将军黄培松的双杭黄家、闽都大儒《福建通志》纂者陈衍的文儒坊大光里陈家、浙江巡抚王有龄的塔巷黄家、还有光禄坊玉尺山坊的李家、光禄坊电光刘家等等。太多太多,就不一一介绍了。

  也因为这些线索,乃伟知道了她同吴老师实际上还是远亲。

  4

  11月30日,我们与吴老师女儿佳澄、林老师林师母、武宫正树老师、代表中国棋院的王磊八段、光华基金老总苗怀忠、《吴清源》电影制片人刘小淀、吴老师秘书牛力力五段,以及亲朋好友一起来到景色秀丽的三山人文公园。这是福州郊外的一处很幽静的背靠着群山的小山。

  不远处有高铁驶过,让我想到了吴老师在日本小田原的家。那里也是一处小山包,新干线从不远处经过。吴老师的铜像就安放在这里。

  仪式上武宫老师代表日本棋院致辞:“吴老师与木谷师父共同开创了新布局。我们棋手都受惠许多,吴老师是我们棋手共同的老师。”

  是啊,武宫老师的棋,很多时候都有新布局的影子。

  王磊八段说:我们都知道吴老师的战绩了不起,不可超越。更让人佩服的是晚年以八九十岁的高龄研究出的“二十一世纪的围棋”。尽管当时我们有许多不懂,可是如今,却被AlphaGo佐证了吴老师的下法。很多时候,AlphaGo在用吴老师的招法。

  林老师回忆起师父:“年轻时跟着师父学棋,可能是自己才能不好,很多时候在挨骂,被批评。师父摆棋又快。后来师父收了芮乃伟,她常常不服,摆棋老同师父争论,我同师父从来没有过这样。这太好了,所以芮乃伟厉害,这个月刚刚又拿了冠军……”

  师父1961年车祸之后,是林老师接过大旗,1965年,23岁拿了日本最大的头衔“名人”。至今为止,林老师一共拿了八届“名人”、5次“本因坊”大头衔。到1990年48岁还拿了世界冠军。棋坛的常青树林老师一向温润如玉,从不说自己的战绩。

  乃伟则说:看到师父铜像,就像回到了以前同师父学棋的场景。师父常常耐心地教授我棋艺,遇到自己发犟不认同师父的下法,师父过几天会再想出更加好的招法来说服自己。想到拜师的时候就是穿着一身红衣给师父磕头的,今天是师父回家乡的好日子,我特地又穿了红衣来见师父。很高兴以后可以常常来这里看师父……

  说到这里,她哽咽了。

  其间,有小学生朗诵国学中的名句: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都是师父当年常常念诵的。“二人同心 其利断金”,还特地写给了我们俩。想到这些同师父相处的幸福往事,不觉泪水涌出了眼眶……

  与小淀兄聊起,吴老师在成长的过程中,品格上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这是多好的事情。怀忠兄说:我们就是想把吴老师这种精神传递给当下的青少年。

  三山人文公司董事长林军先生说得好:

  围棋是吴老一生的追求,他曾经说过:“一百岁之后我也要下棋,两百岁之后我还要在宇宙中下棋。”字里行间透露着的睿智、执着与豁达,不由让人为之景仰。

  俗语云:“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有人说吴老既是人又是神,然而在家乡人的心目中,他就是一个根在故土的游子,少小离家,久居异乡。因为有根,所以他眷恋着故乡,而故乡的人也时刻牵挂着他;因为有根,走久了,飞累了,纵使万水千山也要回家。1995年,81岁高龄的吴老回到福州时曾说:回到故乡的日子是他生涯中最幸福最美好的日子。他还感慨地说等他100岁时还要再回来!而今在故乡的土地上,他的纪念园已经落成了,这里有山、有水、有棋、有亲人……他从此可以安心自在地下着六合之棋,了却毕生夙愿。

  每一座城市都有着自己的独特历史和文化脉络。相信吴老将随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记忆,永远与我们同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聚焦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话题
   第A12版:上海人家/新民印象
   第A13版:上海人家/新民印象
   第A14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8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A20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纪实
   第A22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家装专版
师父吴清源回家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纪实A21师父吴清源回家 2017-12-24 2 2017年12月2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