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2月2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李云林
  李云林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高三(2)班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是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写给病危中的父亲的一首诗。当时,他的父亲生命垂危,已经放弃了生的希望,准备安安静静地离开人世。而深爱着父亲的托马斯不想看到父亲这么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生命,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诗,让父亲鼓起勇气,不要“温和地”走进死亡这个“良夜”。

  作者在诗中多次写道,人应当“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我想,这里的“光明”,不仅指的是人的生命,更是指人的生命力,一种想要努力活下去,努力按自己的方式活下去的精神与态度。的确,面对死神,似乎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但是,未来的死亡并不意味着我们现在就可以不再为我们的生活而努力。

  这让我想起了法国的存在主义作家,加缪。生活中有太多事都如同鼠疫一般,它的来临与离开,我们都没法控制。有些自以为看透一切的悲观论者就会认为,人类太渺小了,即使整天忙忙碌碌,勤勤恳恳,最终还是逃不开被命运所捉弄。我们吃力地把生活的巨石推到了人生的高坡上,然而,上天轻轻一点,我们就连人带石,滚到了坡底,一切都从头来过。每个人所珍视的幸福,安稳的生活,一次地震,一场大火,一场重病,便可以夺走一切。似乎,我们所有的努力,都被所谓的命运所牵制了。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我想,加缪通过《鼠疫》中的主人公,里厄医生,给出了他的答案。鼠疫如同死神来临一般,无人可挡,即使没日没夜地出诊,救治病人,每天报上登载的死伤名单还是越来越长。这是一场没有胜算的战斗,不过里厄没有放弃,他依旧在与鼠疫抗争,或者更确切地说,他依旧在做他该做的事情。生活的价值,并不是通过改变世界,改变命运而达到的。生活的价值,就是生活本身。不管周围风雨大作还是风平浪静,永远还是要保持对自己生活节奏的把控。

  不要去想“我能做到什么”,只要坚持去做自己想做的,自己该做的,这才是最关键的。真正让人满足,让人感动的,不是做的结果,而是做的过程。从结果上说,人难逃一死,光明迟早会消逝;从过程上说,即使下一刻就要面临死亡,这一刻也是人生中的一刻,是人生的一部分,有它的价值所在,这份光明也值得我们珍惜。

  而且,不管周围的世界处于何种危难之中,我们仍有选择自己活法的自由。汪曾祺的散文《跑警报》里的学生们,就领悟到了这份可贵的自由。日军空袭警报响彻了西南联大,竟然还有学生在锅炉房悠闲地煮着莲子粥,在防空洞里开诗会、写对联。我想,他们一定不是不知道轰炸的逼近和死亡的恐惧,他们只是不希望这种恐惧霸占了他们正常的生活。的确,在许多事情面前,人是显得渺小,但我们依旧可以选择一种“高调”的态度去继续活下去。生活中的光明消逝了,不代表我们心中的光明也要消逝。人类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可以在任何关头,为自己创造意义,创造幸福。身处高三,作业与压力也许是大多数同学没法逃避的事情,但也不妨试着活得“潇洒”一些。

  所以,面对困境,我们完全有理由在再大的困境中活出自己的价值,活出自己的态度。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聚焦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话题
   第A12版:上海人家/新民印象
   第A13版:上海人家/新民印象
   第A14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8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A20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纪实
   第A22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家装专版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怀念从前的那些琐事
深冬醉人的小池
溪江秋色 (国画)
《启航》让我感动
我们都是角儿
一盘爱的火龙果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A23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2017-12-24 2 2017年12月2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