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武定路依然是一条僻静的马路,梧桐成荫,红墙依依。80年前,这条路上的修德坊6号,如今的武定路930弄14号,曾经藏着中共中央最为隐秘的机构、周恩来一手创办的中共中央特科。这是一支活跃在白色恐怖下的传奇部队,是党在隐蔽战线上的战斗堡垒。
探访 秘密工作隐身民居
弄堂走到尽头,便是神秘的14号。斑驳的红砖,昏暗的通道,踩上去咯咯吱吱的木楼梯,这幢红色新里弄房子一如80年前。正值傍晚时分,厨房里蓦地传出“嗞啦”一声炒菜声,仿佛和当年也没有两样。
1927年,对诞生时间不长的中国共产党而言,是血雨腥风的一年。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有30多万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害。中共“八七”会议后,中央机关陆续从武汉迁往上海。在国民党军警宪特和租界巡捕暗探密布的十里洋场,要想长期隐蔽下来开展工作,就要有支强大的保卫力量。1927年11月,29岁的周恩来受命组建中共中央特别行动科(简称中央特科),主要从事地下工作,包括收集情报、保卫中共高层人物、采用暗杀方式惩处叛徒等。由于中央特科的高效率工作,中共中央长期置身于国民党的统治中心上海,非但没有遭到毁灭性打击,还有效地指挥了共产党在全国的活动。1928年11月至1931年4月,武定路修德坊6号成为中共中央特科的秘密工作地点。
如果不是门口的铭牌,弄堂里的居民对这里曾经上演过的秘战风云全然不知。今年60多岁的陈先生从小住在这条弄堂里,从6号搬到14号。当他得知自己家曾经是一处重要的革命旧址时,心里的骄傲油然而生。“我非常想弄清楚这段历史,到网上查了很多资料,看了一些纪录片。”陈先生说。他还爬上阁楼“勘察”地形,研究当年为什么中共中央将这么重要的单位选在这里。
“以前这里是死弄堂,不通汽车,非常僻静。14号的门紧靠围墙,开会的时候,一楼有‘太太’们打麻将做掩护,二楼开会,三楼是发电报的。亭子间靠阳台这边出去就是康定路,一旦发现敌情,转移起来很快。”
回忆 白色恐怖地下活动
当时的上海隐藏着复杂的情报斗争。国民政府的淞沪警备司令部、上海警察局,英国、法国租界的巡捕房、包打听,弄堂码头的青帮、红帮,共产国际的情报站……复杂交错的秘密网络,考验着党新生特务组织的专业性。
中共中央特科成立后,1928年春,周恩来主办学习班,培训特科人员20多天。他又与李维汉、任弼时、邓小平共同研究、拟订了《中央通知第四十七号——关于在白色恐怖下党组织的整顿、发展和秘密工作》,确定了秘密工作的方针和方法。
当时的特科下设四部,总务科总揽各项日常事务;情报科掌握敌人动向;保卫科又叫“红队”或“打狗队”,负责处决叛徒;通讯科从事秘密联络工作。
特科的通讯科无线电工作由周恩来亲自部署创建。以往,中共传递情报的方式主要是邮政通信,要通过国民党控制的邮检,很不可靠。由秘密交通员送信,风险也很大。于是,绝密信件就要求交通员背诵,到达目的地再复述出来。这需要穿越山水阻隔,潜过敌人封锁,往往要几个月才能沟通一次,效率太低。根据国际秘密工作经验,最可靠又最便捷的联络方式还是无线电。1928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建立无线电。周恩来指派李强自行装配电台,派张沈川考入国民党的无线电学校,选送涂作潮等四人到苏联伏龙芝军事联络学校学习无线电技术。1929年冬,李强在上海英租界装配出电台设备,1930年初涂作潮回国协助,李强带着电台潜入九龙,从香港沟通上海,实现了中共首次远程无线电联络,中共的第一部无线电电台悄然诞生。
1930年9月,周恩来亲自布置在上海举办训练班,为各地苏区和红军部队培训无线电干部。周恩来还亲自编制了中共第一部密码“豪密”,邓颖超担任译电员。
感怀 前辈英魂今日和平
1931年,周恩来离开上海前往苏区工作,特科工作交由陈云接管。1932年陈云调任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后,特科先后由康生、潘汉年负责。1933年,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转往江西苏区,潘汉年随同博古前往,留在上海的特科隶属上海中央局。1935年11月19日,特科上海办事处负责人丘吉夫被捕,上海特科活动随之结束。
国民党印发的《特务工作理论与实践》曾如此评价中共中央特科:“他们虽无经验可言,然以主持得人,本着学习及创造的精神,定出整个的计划,按照一定的步骤,脚踏实地向前努力。为时不到三年,竟有惊人的发展与奇异的成绩。我们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也不能不佩服他们的奋斗精神啊!”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说,由于种种原因,现在人们知晓的特科故事并不多。但这不妨碍英雄事迹熠熠生辉。郝在今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一位文学编辑,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中国现代情报史,亲身采访了上百位中共隐蔽战线的特工人员,并经有关部门授权编写了一部全面反映中国隐蔽战线情报工作的纪实文学《中国秘密战》。
今年5月23日,中央特科9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举行。出席这次大会的不仅有当年从事地下工作的、全国唯一健在的中央特科老战士、102岁高龄的老红军姚子建,也有从事党的隐蔽战线的革命先辈、革命先烈的亲属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代,还有专题研究党的隐蔽战线斗争史的专家、学者,以及国家安全和保卫部门的同志。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时,雄壮的旋律在每个人心中激荡,父辈与前辈所经历的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岁月、激情燃烧的人生,如漫天红霞般庇护着今日的万家灯火——是今天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是开放包容、日新月异的上海,是灯光次第亮起的武定路930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