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中国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最高法发布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
最高法发布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
最高法发布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
最高法发布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
最高法发布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
最高法发布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
     
2018年02月0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高法发布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
五类“民告官”不可诉
鲁明
  本报北京今日电 (驻京记者鲁明)自新《行政诉讼法》2015年施行后,最高法在“民告官”制度上再次出台具体规定——极具分量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行诉解释》)昨天正式发布,自今日起施行,其中亮点颇多。

  ■ “五种不可诉”防止滥诉

  司法解释明确了五种不可诉的行为,包括:不产生外部法律效力的行为;为作出行政行为而实施的准备、论证、研究、层报、咨询等过程性行为;根据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协助执行通知书作出的执行行为;上级行政机关基于内部层级监督关系对下级行政机关作出的听取报告、执法检查、督促履责等行为;针对信访事项作出的登记、受理、交办、转送、复查、复核意见等行为。

  ■ “告官不见官”记录在案

  为确保“告官见官”,《行诉解释》明确行政机关负责人必须出庭的情况。即,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社会高度关注或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等案件,以及人民法院书面建议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的案件。如果行政机关负责人和行政机关相应的工作人员均不出庭,仅委托律师出庭的或人民法院书面建议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行政机关负责人不出庭应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记录在案和在裁判文书中载明,并可以建议有关机关依法作出处理。

  ■ “职业打假人”告官受限

  “职业打假人”人为制造的诉讼,既干扰了行政机关的正常管理,也浪费了法院有限的司法资源。《行诉解释》明确规定,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向行政机关投诉、具有处理投诉职责的行政机关作出或者未作出处理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具有原告主体资格。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广告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广告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新民环球
   第A2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23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24版:商界/新民环球
就算再累能救出同胞也心甘
遇难大陆游客升至4名
广东佛山 路面塌陷8人身亡
五类“民告官”不可诉
2020年初步建立统一司法行政执行体制
广告
新民晚报中国新闻A11五类“民告官”不可诉 2018-02-08 2 2018年02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