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之前,上海市民要申领因私普通出国护照,很难。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门逐渐打开,申领因私普通出国护照也由难变易,由少变多,直至现在几乎是家家有护照,人人可出国,赴海外旅游、求学、工作、交流已成了生活常态。本文作者长期在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工作,并从事护照的研究,亲见亲闻了许多因私普通出国护照申领过程中的故事。
1968年,上海只发放了5本因私普通出国护照
据当年在上海市公安局户政处通行证科工作的老同志回忆,1949年刚解放时,公民因私出国由外事部门管理。到了1958年,这项工作改由公安部门办理。当时,申请因私普通出国护照的手续比较复杂。首先,居民向户口所在地的公安分(县)局申请;然后,公安分(县)局对申请人的政治历史、社会关系、本人表现等情况,进行全面严格审查;最后,由市公安局终审,通过后下发因私普通出国护照。这种基层受理、逐级审批发证的做法,工作周期比较长,一般需要3个月左右,最长的甚至要半年以后才有结果。
翻开公安出入境档案,可以看到解放初的上海居民申请因私出国人数较少,基本上都是华侨和侨眷,海外无亲属而申领的,属于凤毛麟角。1958年到1978年的20年间,上海仅颁发5000多本因私普通出国护照。而1968年,更是少到仅颁发5本。所以在当时,要想获得一本因私普通出国护照,对大众来说很难。
1972年,周总理批准魏老师一家海外团聚
“文革”后期,我国开始与西方国家接触。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欢迎。2月28日,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宣布两国关系正常化,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但是,那时的对外交流,局限于国家之间,民间交往还非常少。因私普通出国护照,对一般市民来说,仍然是个陌生名词。
1972年10月的一天,家居徐汇区、时年77岁的上海海运学院魏老师,接到在美国的儿子的跨洋长途电话。儿子告诉父亲,自己将在11月9日,前往日本作医学报告,希望能与家人在香港会面。魏老师和儿子已有20多年没见面。他当即表示,一定会带上家人到香港团聚。魏老师的儿子在激动之余,也不忘问起家中弟弟魏友忠的情况。魏老师与妻子连夜商量后,次日早上立即向管段民警,提出一家3人出境会亲的申请。但是,魏老师一家的申请,遇到了重重困难。
在魏老师提出申请后的10天里,一家3人的所在工作单位,先后出具了政审意见。公安派出所、区公安局、市公安局等相关部门,依据单位意见,经过层层审核,最终做出了“不批准”的决定。魏老师询问是何原因不批准他一家人出境,得到的却是些模棱两可的说法。万般无奈之下,魏老师前往北京,向公安部接待群众来访部门当面反映情况,才有可能解决这个难题。
魏老师的申诉,引起了公安部领导重视。当月27日,两位副部长联名向周总理上报书面请示报告。周总理在请示报告上批示:“照所拟办理。请告魏先生夫妇及其子魏友忠,可以来去自由,不加限制。如愿回来参观,仍可携其他子女同回,参观后再去。如愿久驻海外,悉听其便。”公安部立即向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传达周总理批示。之后,魏老师一家人因私出境海外的申请,得到了圆满解决。
周总理的这段批示,终于使魏老师一家人在海外团聚,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也让申请因私出国的人员看到了希望。
1978年后,申领因私普通出国护照排起了“长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改革开放”像春风,吹遍祖国大地。随着民间交流增多,人们对因私普通出国护照的要求越来越多,护照的申领发放也逐年增加。
思想解放冲垮了旧的因私出入境管理体制。1983年,公安部成立了专门的出入境管理机构。同年10月1日,上海也升格了出入境管理机构。上海市公安局外国人事务管理科与通行证管理科合并,成立了上海市公安局外国人出入境管理处。1986年2月,全国人大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正式公布施行,公民因私出国的权益依法受到了保护。然而,当时因私出国仍然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1987年,在上海郊区一家卫生院工作的陈女士,申请前往美国定居和工作。她在事后回忆说,那段申请因私普通出国护照的经历,真是有点“不平凡”,可以说是到处碰壁。陈女士说,她先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开出同意本人申请因私普通出国护照的证明,然后,凭此证明前往因私出国管理科的受理“窗口”,申请办理相关手续。陈女士说,她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那个时候,到受理“窗口”申请因私普通出国护照的人非常多,不仅排成“长龙”等候时间很长,而且需要提供各种类型的材料,缺一不可。陈女士感慨地说,为了拿到这本因私普通出国护照,自己是从郊区到市区,来来回回地差不多跑了10多次。
进入1988年,上海出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申请前往日本自费“就读语言”的热潮。当年1月2日上午,位于河南中路280号的因私出国管理科的受理“窗口”前,等候接待的申请队伍绵延不断,一直排到福州路,足有数百米之长。一些中介“黄牛”竟从中嗅到“商机”,混迹其间,兜售自印的“出入境政策”“出入境手续”“出入境消息”等小广告谋利。当年暑期,天气十分炎热,中午排队等候接待的申请人仍有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