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与贵两字总是成双结对地被说起,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我们的祝贺词是大富大贵!
可是,富与贵却不一定同意呢,它们或许会说,不要这样,我是我,他是他。放眼世界,我们所看到听到的,还真是富不一定贵呢,就像价格很高的东西未必价值也很高一样,成反比的往往还不在少数。富和贵是个常讲常新的话题。
富,很好懂,有钱呗。大概一般的有钱还不能算。
贵,在我们过去的传统中,得起码是个有一定社会政治地位的官,薪水与官阶成正比,所以富与贵基本是同步升降、一体两面、互相生成的。外国也一样,世袭的贵族,有地位权势和财产,也合二为一。
也应了那句老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引发富和贵唱起了别离歌是商品经济这个弄潮儿,我们这里是明代中期以后,商人有钱到大大超过官员,富与贵先是分离,后来勾结,为了富人更富也为了大家都富,《金瓶梅》写得清楚。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里,美丽的贵妇鲍赛昂夫人尊贵的爱情一次又一次输给了暴发户的法郎。于是,富与贵终于从相生到相离而至相克了。
孟子讲,富贵不能淫(这里的淫,应该是过度不节制的意思),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虽然看上去是三类情况,但其实却是一个主人,也就是他在富贵时会放纵、贫贱时必移志、威武时定屈服的三种表现。目下不少富起来的人,真有点像日本电影《追捕》里吃了AX(令人神智不清的药)的横路敬二,忘了自己是谁了:声音他最响,见解他最深,品味他最高,生活他最优,还可能肚子他最大,掏钱他最少……完全不记得了:他这一路过来,当年那些支持帮助过自己的人和社会环境给予创造的条件。也没想过,所谓成功,也许就是碰巧吃了一块幸运的饼干?这样的富人,要么是实利之欲过了头,要么就是虚荣之心成了癖?不然呢,可能就是感恩恻隐之心睡着了。这就是相克了。
苏格拉底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意是,碰到有钱人就问问他,你发财的手段正当吗?你现在是金钱的主人还是奴隶?到底是智慧的哲学家之问。人之为人,这一辈子所做的一切,不就是要让自己能够越来越主动吗?
迈克尔·杰克逊捐3亿多美元,一个人支持了世界上近40个慈善救助基金;沃伦·巴菲特捐出85%的个人财富用于慈善事业,周润发要捐出60多亿用于公益。能够帮助别人造福社会,“举而措之天下”之富人,是“唯大英雄能本色”的大富贵!
虽然,大富贵一票难求,但中富中贵、小富小贵却是人人可尽力而为的。只要你想,你就能,“我欲仁,仁斯至矣!”比如,给贫困学生买书的博学教授;捐助需要帮助的热诚朋友;义务工作的志愿者们……
因为,考量“贵”的核心指标,说白了也就是三个度:一是温度,有经济实力还乐善好施,给他人和社会以温暖;二是风度,有出众品质还谦逊有礼,那叫高而能下的姿态;三是气度,有社会名望还有责任担当,是情怀理想的风范!这三者做到之一是小贵,之二是中贵,三位一体是大贵,都是难能可贵呵。
他们,最是值得我们敬重的人!因为,那就是有贵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