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曾经光辉岁月,未来擦亮品牌,文化申城今天恭迎——~~~
     
2018年05月1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曾经光辉岁月,未来擦亮品牌,文化申城今天恭迎——
88岁中国大戏院“时尚归来”
姚丽萍
■ 中国大戏院翻修一新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周馨
不扫二维码,也可看视频!下载打开“新民”客户端,点击右上角AR图标,对准左侧图片扫,尝试新看法!
  首席记者

  姚丽萍

  迄今,我国仅存两座以“中国”命名的历史性老剧场。一座在天津,建于1934年,84岁;另一座,在上海,建于1930年,88岁。

  牛庄路,上海国际大都市里一个很“乡土”的路名,这条路上藏着88岁的中国大戏院。今天,88岁的中国大戏院历经6年改造后“时尚归来”。人们关注:中国大戏院曾经怎样的光辉岁月,未来又如何内外兼修擦亮上海文化品牌?

  六年匠心 >>> 

  古典韵味时尚气质

  牛庄路704号,地处黄浦区环人民广场演艺活力区,毗邻人民广场和南京路步行街。

  曾经,中国大戏院是上海京剧“四大舞台”之一。厉慧良、马连良、梅兰芳、孟小冬、李玉茹、周信芳等众多京剧名家名角都在这里登台献艺,留下了一段段戏史佳话,积淀了弥足珍贵的文化艺术和城市记忆。

  中国大戏院底蕴深厚,作为以“中国”命名的历史性老剧场,含金量不言而喻。“目前,中国大戏院隶属上海大光明文化集团,作为黄浦区‘一个中心五个集群’建设的一个重要引擎,从修缮改造一开始就得到了黄浦区的全力支持。”上海大光明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夏锋说,2012年10月,黄浦区召开了中国大戏院修缮改造项目专题会,明确这个项目为“环人民广场演艺活力区”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

  为了打造符合国际标准、国内一流、以综合戏剧演出为主的专业剧场,上海大光明文化集团特邀英国专业剧场设计公司RHWL联手中方设计团队联合设计,历经六年的匠心打磨,修旧如旧,再度盛装启程。

  尖塔、穹顶大莲花、三层观众厅……都是中国大戏院的建筑特色。修旧如旧的老建筑还增添了不少时尚元素。

  今天,走进大戏院,可以看见,参照1930年代初建时的设计,恢复了三层观众厅的格局;根据保护建筑要求,保留外立面及主体结构,按历史原样恢复了外立面尖塔。同时,大戏院还要满足现代剧场的使用要求,于是,调整台口结构线,提升台塔高度,在舞台前方,新增了升降乐池。

  大戏院的室内设计,采用了“风格性修复”。正门大厅的大理石地坪上,镶嵌着半幅太阳花三星图案,与建筑双塔正立面图案上下呼应,暗示着“中国大戏院”前身作为“三星大舞台”的历史文脉。在各楼层休息厅,天花造型也延续了历史遗存的天花风格,营造着欧式古典的空间感。

  最为美轮美奂的,当属剧场观众厅穹顶,中心错落有致的两层共32瓣花瓣组成了一朵盛开的莲花,在灯光的烘托下,高浮雕莲花纹光影透叠,层次分明而又工整细腻,无处不彰显中国大戏院的温婉大气。

  改造后的中国大戏院,主体建筑面积达到5320平方米,拥有梯次观众席三层,座位数878座,达到中等专业剧场规模。在这个剧场里,配备了国际顶级的舞台灯光和音响设备,带给现场观众的将是最一流的观演体验。

  总归,到了中国大戏院,就知道,什么是古典又时尚。

  三年目标 >>>    

  演出不断新作频出

  在曾经的光辉岁月里,生旦净末丑,一代京昆名角大家在中国大戏院竞相绽放梨园之美。岁月远走,88岁的中国大戏院如何定位?

  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独特的名称,优越的地理位置,还有上海全力推进“四大品牌”建设的大背景,都为中国大戏院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但作为历史性老剧场,也有一定局限性,需要有所突破。

  中国大戏院的定位和运营,既要考虑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文化新需求,又要充分发挥先天优势,与周边剧场错位经营;既要考虑剧场修缮后技术参数的限制,又要充分体现“中国”两字的分量,因此,初步将大戏院定位为以综合戏剧演出为主的中型专业剧场。

  “中国大戏院将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导,借助外力,市场运作,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打造出属于自己特色的剧场,与周边剧场形成错位竞争。”夏锋说,实现这个目标,中国大戏院要做好几件事。

  头一样,要做田沁鑫导演作品的上海首演地。中国大戏院聘请国家话剧院首席导演田沁鑫为艺术总监,通过她的社会影响力和艺术号召力整合资源,整合大光明集团黄浦剧场和大光明演艺经纪公司自身资源,逐步成为田沁鑫导演作品的上海首演地。

  第二样,要做世界名团名剧的中国首演地。通过艺术总监与德国、俄罗斯、日本、美国等知名剧团、导演的良好关系,将这些名团名剧引进中国大戏院,成为其在中国的首演之地。

  第三样,要做创新戏剧的展示基地。充分发挥大戏院在历史上的地位和文化积淀,引进创新戏曲演出,薪火传承、推陈出新,打造创新戏曲的展示基地。

  第四样,要做原创的戏剧孵化地和新人培训地。充分发挥艺术总监的优势,大戏院参与投资和孵化原创戏剧,支持民族文化发展,今年,已经签约投资一部舞台剧。同时,大戏院与上海戏剧学院青年话剧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大戏院成为上戏青话剧团的实践基地,成为培养新人新作之地。

  中国大戏院的目标是: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着力打造一年三个演出季——“中国大戏院国际戏剧邀请展”“中国大戏院新人新剧邀请展”“中国大戏院创新戏曲邀请展”,使中国大戏院成为名团名剧的中国首演地、新人新作的集聚地、创新戏剧的孵化地,最终形成既有剧场演出,又有作品出品的特色剧场,在演艺市场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一言以蔽之,为了上海打造成为“亚洲演艺之都”的发展目标,为了建设“环人民广场演艺活力区”,中国大戏院将贡献自己的力量。

  精品力作 >>> 

  名剧名团名导荟萃

  在一座88岁的大戏院里,观众将看到什么?

  中国大戏院给出的答案是:名剧名团名导荟萃,精品力作精彩纷呈。

  目前,演出季暨国际戏剧邀请展已邀请了来自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中国等国家的十五部精彩剧目,共计50余场,演出季时间从6月一直持续到9月中旬。

  演出季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雪》、普利策戏剧奖获奖作品《耻》、卡夫卡经典作品《变形记》以及世界排名第一剧团——德国柏林邵宾纳剧团的《海达·高布乐》,将跟上海观众见面。还有,多部阿维尼翁戏剧节、爱丁堡艺术节的获奖作品,也将一一亮相,其中多部剧目是亚洲首演或中国首秀。

  此外,国内知名院团上海京剧团史依弘交响乐京剧《霸王别姬》、王珮瑜的《搜孤救孤》;田沁鑫导演的《狂飙》;王亚彬导演的舞剧《青衣》,也都是用心打造的精品力作。

  “届时,观众在观看演出之外,中国大戏院还将围绕演出举办不少于20场衍生活动——演后谈、演前导赏、艺术课堂、表演工作坊等衍生活动,将依次登场,以飨厚爱中国大戏院的广大观众。”夏锋说。

  记者手记

  “乡土记忆”

  中华第一街,南京街步行街名满天下。

  可有多少人还记得,距离南京路步行街两三个街区,在“土土”的牛庄路上,竟然有一座88岁的中国大戏院,大隐隐于市。

  中国大戏院,绝非浪得虚名,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滩,那里名家荟萃,代表了中国戏剧当时的最高水平。当岁月远走,曾经灯火辉煌的中国大戏院就成了城市中心难得的“乡土记忆”。

  今天,这个“乡土记忆”重新归来,古典又时尚。城市要留存“乡土记忆”,不是为了记忆而记忆,而是为了在曾经的文化富庶地创造出新繁荣,擦亮文化品牌再出发。

  今天,正在成为全球卓越城市的上海,空前关注自己的文化品牌,这为中国大戏院焕发生机创造了最佳发展机遇期。“十三五”期间,环人民广场演艺活力区建设,也为中国大戏院带来新机遇。目前,环人民广场区域正在全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演艺活力区,承载着推动上海“亚洲演艺之都”建设的历史使命,而大光明集团所属剧场无一例外都在这一区域,这也为中国大戏院演艺产业带来巨大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非常期待,不久的将来,承载了海派文化乡土记忆的中国大戏院,再一次,近悦远来,名动天下。

  姚丽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专版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广告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阅读/连载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汽车周刊
   第A2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22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广告
88岁中国大戏院“时尚归来”
新民晚报要闻A0488岁中国大戏院“时尚归来” 2018-05-16 2 2018年05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