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新华—崇明医联体探索分级诊疗新模式
~~~新华—崇明医联体探索分级诊疗新模式
~~~新华—崇明医联体探索分级诊疗新模式
~~~新华—崇明医联体探索分级诊疗新模式
~~~新华—崇明医联体探索分级诊疗新模式
     
2018年05月25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病不再出村 大病不用出岛
新华—崇明医联体探索分级诊疗新模式
施 捷
  为实现崇明居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岛”的目标,2011年,本市最早两个医联体试点之一的“新华—崇明区域医疗联合体”宣告成立。“新华医院全方位援建崇明,专家下沉力度当属全市之最。”崇明区卫生计生委蔡志昌主任昨天用数据告诉记者,除管理团队外,目前新华医院派遣在崇明分院的专家有45名,包括学科带头人双向兼职 14名、常驻专家31名,其中正高级29名、博士26名,覆盖了21个学科专业。派遣专家在崇明工作时间最长的已有9年。

  分级诊疗有新模式

  从今年3月开始,每个月第四周的周三,新华医院院长孙锟教授团队、党委书记唐国瑶教授团队都会准时出现在新华医院崇明分院的专家门诊,而崇明分院的医生则同时“下沉”到结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而令居住在这个大型生态岛上的70万百姓更加欣慰的是,随着“以健康为中心”的新华—崇明区域医疗联合体深化改革试点再起步,一个融合多种方法、体现了“健康版”“紧密型”的分级诊疗新模式正在形成。

  慢病治疗为切入口

  据新华医院崇明分院费哲为副院长介绍,区域内医疗资源有效共享,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是新华—崇明区域紧密型医联体的重点内容。而“新华—崇明模式”的医联体建设,融合了以慢病为切入点、以医保基金为抓手、以构建医联体为主、以诊疗病种为抓手等多种分级诊疗样式的优势。“核心是要转变理念,打造一个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的健康路径’。”孙锟院长说。

  在慢病的“切入点”上,“新华-崇明模式”首先选择了糖尿病作为试点,将初级卫生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糖尿病诊治的主战场,建立一套病人发现、登记报告、基调建档、规则治疗、分类管理、双向转诊的长效管理路径,约80%的患者诊疗在社区;新华崇明分院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技术指导、人才培养,并处置部分复杂患者,约占15%;新华医院承担全面的技术指导和人才培养,并处置部分复杂难治患者,约占患者总数的5%。目标是形成一个医联体糖尿病管理“倒金字塔”模式。

  大牌医生定期下沉

  推进优质资源梯度下沉,包括心血管专家孙锟教授团队、口腔科专家唐国瑶教授团队在内的许多新华医院“大牌”,都建立了自己固定的崇明分院出诊表。家住港西镇北双村的黄先生,为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苦恼不堪,曾去上海大医院口腔科看病,辗转才找到唐国瑶教授。“这次本来要赶去上海复诊,但唐教授说不用跑市区,就在崇明给你看。”老先生高兴极了。

  紧密型医联体分级诊疗还特别强调主打“健康牌”。他们选取医保额度影响最小的康复医学科作为试点,今年3月启动专病康复治疗“下沉基层”。新华医院康复医学科提供设备支持,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康复医学科2名康复治疗师于每周一至周五上午到港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社区康复工作。

  迄今已开展的成人治疗病种,包括脑卒中后遗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软组织损伤、肩周炎、周围性面瘫等常见疾病,康复治疗技术包括物理因子治疗、运动疗法、功能训练、作业治疗、推拿疗法、言语治疗等,同时为妇幼组门诊中遇到有喂养问题的新生儿提供喂养指导、抚触治疗、生长发育指导与生长检测等。两个多月来,下沉基层医生共服务港西社区患者1294人次,港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已把住院患者的康复医疗项目纳入日常收费中。

  经验可复制可推广

  为实现通过机制体制的改革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紧密型、以医保预支付和分级诊疗为主要改革内容的健康版医联体模板的目标,“新华-崇明医联体”围绕崇明区人口年龄及健康状况、近三年医保状况、社区及二级医院的政策状况,正全力推进大规模基线调查。

  “我们的探索是开放式的。我们还将尝试在医联体内建立‘专科专病联盟’,并公开选聘‘盟主’,除了由新华医院派遣主任担任盟主外,部分专科联盟以打擂台方式公开选聘盟主。如此,可以集崇明区所有医疗技术,乃至市区医疗技术,共同打造新华—崇明区域医联体。”孙锟院长仍以糖尿病为例说,著名内分泌专家宁光院士就将是联盟聘请的一名慢病健康管理的领军人物。

  目前正在筹备的有新华—崇明区域医疗联合体小儿心脏外科联盟、口腔专科联盟、中医专科联盟及消化肝病联盟、糖尿病专病联盟、中医儿科脑病联盟等等。口腔专科联盟基于区域医联体的“1235”行动计划已推出,即计划包含了一个专科联盟、两个专病(口腔白斑、扁平苔藓)预防体系、建立三级预防体系——病因预防、三早预防、临床预防,以期实现居民口腔疾病知识知晓率提高30%、早期诊断率提高5%、癌变率下降5%。

  从“以治病为中心”,逐渐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崇明岛正倾力打造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健康服务新品牌。 本报记者 施 捷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家装专版
   第A12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3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广告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连载
   第A21版:阅读
   第A22版:金色池塘
   第A2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24版:家装专版
新材料治污 混水变清水
小病不再出村 大病不用出岛
麻药过敏 银针帮忙
请勿擅改
网售儿童用品抽检四成不合格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6小病不再出村 大病不用出岛 2018-05-25 2 2018年05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