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6月1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只要有书相伴,人就不会孤单
刘巽达
  ◎ 刘巽达

  编者按

  第21届火热上映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有不少著名导演新拍的片子,它们是观众最瞩目与钟情的。寻寻觅觅,先睹为快。《木星之卫》《无用之人》《比基尼·穆恩》《如何在派对上搭讪女孩》《冷战》《书店》《花筐》《脸庞,村庄》《小偷家族》……美国的、西班牙的、日本的、匈牙利的名导们为我们带来惊喜。本版特邀三位评论家谈谈他们的观片心得。

  根据内洛普·菲茨杰拉德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书店》,讲述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1959年英国某小镇,一个爱读书的寡妇,要在老房子里开一家书店,而镇子上那些看似礼貌的人却故意刁难她,最后她抵抗不了整个小镇的保守势力,黯然离开……

  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大喜大悲的感情,没有惊心动魄的爱情,一切如涓涓细流,缓缓地流淌,细细地展开。主人公的表演节制、隐忍、含蓄、准确,当遭遇刁难时,她以微弱之力抵抗,然而你分明感受到书卷赋予她的力量。因为书籍,镇上唯一的老绅士向她伸出了援手,最后在痛斥捣鬼的“贵妇”后,心脏病突发倒毙于街上;而另一位在书店临时帮佣的小女孩,凝望主人公被逐的身影,一把火烧毁了那座老房子。不过就是这个“不爱书”的小姑娘,影片结尾处,闪动着她在自己开的书店里的身影……

  好的电影,散发着某种精气神。主人公隐忍的勇敢,她对书店痴迷的热爱和默默相守,让你强烈地意识到:书籍,是她相伴的精神支柱,她的坚毅和沉稳,百折不挠,背后的支撑都是来自书籍。她能准确地推荐某书,还能智慧地销售某书,把书店经营成小镇的文化高地,这一切都源于她对书的感情。她身上幽幽散发出的赤诚勇气,具有感人的人格力量,你会情不自禁地感同身受,心有戚戚。

  这部电影的整体表演风格都极尽克制和内敛,细腻到仿佛听得见心跳,听得到银针落地的声音。几处她和老绅士比尔·奈伊的对手戏,彼此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含蓄而丰盈,通过他们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你可以读到后面隐藏着的丰富心声。她和帮佣的小姑娘弗洛伦丝在炉前静坐相守与短暂聊天,都显得那么温馨而柔软,一缕与书籍极其和谐的氛围漫漶而来,氤氲迷人。

  如此结尾,起初让我略感失望,似觉主人公轻易放弃了抵抗。但是转念一想,又领悟了现实主义的冲击力:单枪匹马的寡妇岂能和强大的保守势力相抗衡?人家贵妇的侄子在议会有一席之地,只要提出一条貌似公允的议案并被通过,一个小人物的命运就立即在法律的名义下土崩瓦解。这样的呈现,已经不止于一个书店和一个寡妇的命运,而是折射出更大范畴内的社会万象,书店只是大社会的小缩影。

  我很喜欢电影结尾那句:“只要有书店,人就不会孤单。”虽然这座小镇不需要书店,但是书店的存在,曾经给很多人带来温暖,并且给并不爱书的女孩种下了爱书的种子,于是就有了她“继承遗志”的未来之举。书店不但是人与人接触的物理空间,还是心灵碰撞的心理空间。当我们寂寞和孤独时,只要有书店在,就能找到灵魂的安放之所。

  此外还想说的是,影片的摄影很美,像一幅幅串联起来的油画。音乐也很美,沉静而幽思。作为一部表现英伦生活的西班牙电影,原著中阴沉沉湿漉漉的英式压抑被导演的西班牙气质所平衡,避免了过于沉闷的影像效果,哀而不伤,怨而不怒,一切都恰到好处。

  执导该片的是西班牙著名女导演伊莎贝尔·科赛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新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新视界
   第A05版:新视界
   第A06版:文体汇
   第A07版:文体汇/聚焦
   第A08版:伏尔加之波
   第A09版:伏尔加之波
   第A10版:伏尔加之波
   第A11版:伏尔加之波
   第A12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3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第A20版:特稿/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A22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只要有书相伴,人就不会孤单
不可能发生的真实爱情
现实与超现实的极致融合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影视A19只要有书相伴,人就不会孤单 2018-06-17 2 2018年06月1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