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导演穆德卢佐电影的最大特点就是超越常规。《木星之卫》讲述的是一个偷渡到欧洲的叙利亚难民雅利安突然拥有腾空飞升的超凡能力后发生的故事。该片虽然被有些电影评论家归为科幻类,但实际上该片紧贴现实,很接地气。在当前叙利亚局势空前紧张的时候,对难民这一在欧洲社会越演越烈、令人棘手的现实问题的关注与干预,可以说是该片在世界影坛引人瞩目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难民题材很难用科幻片的风格样式来表现,但一贯在影片中注入奇思妙想的穆德卢佐却将两者融合得十分完美。从该片的故事而言,虽然主角雅利安具有超凡能力,但他与利用他赚钱的医生及追捕他的警官之间的故事却十分符合生活逻辑,细节也很真实。最后,原本自私势利的医生与有点像雨果《悲惨世界》中的沙威警长的警官都幡然悔悟,完成自我救赎。这虽然有一定的戏剧性,但并没有违反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与此同时,《木星之卫》在艺术表达上又融入了超现实主义手法,并由此提升了该片的思想与美学高度。具体表现主要有二:其一是影片的寓言式表达。影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难民,这个设定完全出乎常人的想象。把象征着一切高尚、美好的近于神的人通过一个被人蔑视、厌恶、驱逐的难民来体现。穆德卢佐这一设定并非一时脑袋发热,而是大有深意。在影片开始,屏幕上出现了这样一段文字:木星周围有67颗已知卫星,最大的四颗于1610年被天文学家伽利略发现。在其中的一颗卫星的冰层之下,发现了大洋曾经存在的痕迹,这标志着诞生新生命的可能。这颗卫星被命名为“欧罗巴”。这段文字的寓意对理解全片十分关键。这意味着虽然目前欧洲前途渺茫,但仍然在撕裂的伤口中孕育着新的希望。当前的欧洲,难民与恐怖袭击已给人带来极大困扰,其严峻局势使得每一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都不能无视。穆德卢佐的这一寓言式表达,就是将欧洲的新生寄望于民众的善意和社会的宽容。虽然这未必就是最好的答案,但导演的探索与挣扎值得肯定。其二是影片创造的视觉奇观。雅利安被警察打死后,时间倒流,他在升腾中死而复生,俯瞰世界;最后一幕,雅利安破窗而出,随着玻璃碎片一齐升向高空。曾经冷血凶狠的警官放下武器,雅利安张开双臂慢慢上升,画面如梦如幻,华丽动人。该片不依赖后期特效,几乎所有的飞升镜头都使用最先进的设备进行实景拍摄,摄影师固定在旋转飞行装置的四面,无死角全景记录飞升过程,演员则悬挂在设备正中真实展示升空状态。这些通过高难度拍摄创造的奇幻场面让观众看了无不血脉贲张。凯内尔·穆德卢佐自从在2004年以短片入选戛纳之后,每一部影片都入围了戛纳。如果说奥斯卡影片基本是代表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在审美趣味上偏向保守的话,那么,戛纳电影节更注重艺术的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