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黄永平语气坚定地表示,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全面消除存量违建、坚决防止反弹回潮,着力形成常态长效管理机制。从“五违”到“无违”,力争至2019年底,全市“无违建先进居村”创建完成率达90%。在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不断增强。
今年,上海将力争拆除违法建筑超4000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拆除违建1700多万平方米。闵行区、普陀区、黄浦区、杨浦区、金山区、虹口区等已完成超50%的年度总任务量。
“今年,我们必须用心使力啃下三块‘硬骨头’。”黄永平划定了“攻坚战”的主阵地:
一是中国进口博览会核心区域。21.6平方公里内共有无证违法建筑105.36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拆除92.81万平方米。二是苏州河四期环境整治区域。区域内有违法建筑139.8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拆除106.7万平方米。三是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违法建筑。目前经消防部门排摸,已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违法建筑193处,现已拆除73处。
“对于那些死缠烂打的‘钉子户’,各区将紧盯不放、挂牌督办、限期拆除。”黄永平斩钉截铁地说。
“我们要用最严格的督查追责机制,保障‘无违创建’进行到底。”黄永平抛出了三道“紧箍咒”:一是各区、街镇建立健全巡查发现机制,全覆盖、无盲点。如被市拆违办在第三方巡查中,发现有新增违建,将依据《拆除违法建筑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启动追责,情节严重的将追究街镇分管领导责任。
二是市拆违办在日常巡查中发现申报“无违创建”完成的居村存有应拆除的违法建筑,将予以扣分,驳回“无违建先进街镇”的创建申请。
三是加强督查,对弄虚作假、进度缓慢的区、街镇予以通报批评、严厉问责。
本报记者 钱俊毅 夏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