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直播,阳光下的快腿斑驳不清,只在晚间的球场,特别地清晰可观。德韩一战,那个最关键进球,裁判做出了划时代的“看屏幕”手势,就此判了韩方进球有效,这一刻,裁判是否已热血沸腾,浑身发热,还是异常平静,无一丝波澜?完全看不出来,镜头立即切换到了现场的反馈,一连串紧密相连的画面,极熟练的人力作用下,瞬间成了现实。至于波兰、日本终场前极懈怠的10分钟,那些腿脚完全摆出了陌生的姿态,这就是观者梦寐以求的效果吗?也许真正的战争也会这样,这些士兵制造了猝不及防的局面——开战后长期机械拉锯,忽然被挑破了,硝烟退去,他们的双脚满是泥泞,如此尴尬。
足球是以双腿剧烈变化见长的运动,应该含有显著的遗传,比如说民族舞基因——足球列强英格兰舞蹈、高卢传统舞蹈,重在全套腿脚动作,复杂花哨外露。意大利,是芭蕾发源地,腿脚动姿有一套严谨词典。西班牙弗拉明戈舞,铿锵有力,脚法细腻多变。东欧民间舞蹈玛祖卡、高加索舞,都是脚下功夫着实了得,热血沸腾,轰轰烈烈。包括欧洲宫廷舞(小步舞)、探戈、狐步,继续反复,强调的就是腿脚复杂的情感变化。足球之邦拉美诸地,殖民混血的结果,在舞蹈双足的变化,更发扬光大;印欧混血、印欧非混血产生的桑巴舞、恰恰,脚法眼花缭乱,激情洋溢。
东亚的传统表达,一直重在双手语言,复杂纠缠,伸展双臂、肩、脖颈、眉眼,无穷尽演绎上肢,柔软反复,一无遗漏,手到眼到心到,舞一个万端变化,千手观音,舞到花好月圆。双臂双手的表情,包括中国戏剧的水袖之长,意象万千。腿被几千年绵密长裾遮盖,碎步、云步,软鞋——莲步轻移,往往以看不到膝关节活动为美,脚面必须稳重隐匿。
曾有幸见到舞者仿爱尔兰踢踏舞团,集体敲打鞋底铁片哗哗作响,有如得授真传,等真正的洋舞团一来,高下立见,缚手缚脚。
可以想见,这些有腿脚遗传基因的球员,脚下玩一个球,一个足球,是极容易之事,两腿踏上绿茵场,便有遗传血液启动的激情。
世界杯,总是与夏季晚风,午夜汽笛,熟悉而朦胧的室内轮廓,窗外隐约腾起的人声——那是“进球了”的印象,联系在一起,与草坪上这些表情、肌肉、肾上腺素有联系,常常也相反,眼前忽然会冷静下来,什么都不再想了,不断切换的屏幕,无所不在的激情和疲惫,仿佛统统于己无关。
(作者为著名作家,头画为作者自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