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7月0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完成佐临先生的嘱咐
何纪华
  何纪华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笔者刚进入半老的年龄阶段,由于同属戏剧艺术一行,早与闻名遐迩的导演大师黄佐临先生结成忘年之交。他老人家非常向往神秘而美丽的西双版纳,相信傣、白、纳西等少数民族密集居住之地,肯定有广大深藏着文艺素材的富矿,待人去挖掘去筛选。但由于年迈力衰,遂命身体尚行的笔者代他远行采风。

  晚上抵达西双版纳自治区首府允景洪市下榻机关招待所。翌日,经与自治区政府一位秘书商量此行的任务,深入生活,采访和体验少数民族的难得一见的风土人情和独特的生活方式。限于时间,商定只选傣族一家比较典型的农户,集中一天时间进行采访。 

  于是我一人带着当地的旅游图乘公交车前往距离允景洪20公里许一个叫打洛的傣族村庄。一下车就在车站西侧不远处,见到了一家傣族农户。上前叩了几下门,被一位妇女引进了屋中。女主人是一位质朴善良的傣家中年妇女,我有些性急地向她说明了我的身份和采访目的。她立刻表示欢迎,热情大方、彬彬有礼,说有什么问题她一定帮助解决!她的热情让我一下子放松了稍觉怕生的情绪。

  傣家竹楼一般比较宽敞亮堂凉爽宜人,一道木板将楼上隔成两室,内室是一家人起居就寝的卧室,外人不得随便进入;外室是堂屋,设有“火塘”,是接待客人的客堂,也是生火烧饭的厨房。我依照傣家人的习俗,脱鞋进入室内。女主人一边捧来了浓香扑鼻的傣茶待客,一边和我聊了起来,讲了不少傣族的传统风俗以及发生的农家故事和趣闻。她侃侃而谈,我欣喜地听着,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中午时,她定要我留下吃一顿傣家的“抓饭”。“抓饭”我不是第一次吃了,可今天这顿饭却别有一番风味,只觉得满口清香,粒粒晶莹滑润,宛如一颗颗可爱的珍珠,一股新鲜稻米特有的软糯清香沁人心脾。

  回到打洛公交上,翻开笔记本一看,竟已满满写了一小半册。短暂的采访,收获不可谓不大,心中不由欣喜起来。

  返沪后,我即把采访整理成文字交给黄老过目,此后,一直也未过问先生写了些什么作品。谁知第二年他就病重了,最终以88岁高龄在华东医院溘然逝世,遽归道山。这位人称我国“南黄北焦”的一代导演宗师,带着憧憬和遗憾,走完了他光辉而艰难的戏剧人生道路。

  如今笔者也已年过九旬,暮景衰年,垂垂老矣。回眸多年前的往事,追思恩师,不禁怆然泪下,凄伤不已。我虽不属于他正式的入门弟子,但与佐临先生多年一起看戏聊戏,聆听他的教诲,亲炙精深独到、洞幽烛微而又幽默风趣的讲课情景仍历历在目。

  感怀佐临先生,他一生在艺术上勇敢突破旧的戏剧理念,大胆改革创新的革新精神和艺术伟业是不朽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新视界
   第A05版:新视界
   第A06版:文体汇
   第A07版:文体汇/聚焦
   第A08版:伏尔加之波
   第A09版:伏尔加之波
   第A10版:伏尔加之波
   第A11版:伏尔加之波
   第A12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3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A20版:影视/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2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美丽乡村
绿茵场上的孙子兵法
完成佐临先生的嘱咐
闻阿根廷、葡萄牙队出局有感
碧波里(中国画)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到宋妈妈家中做客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A17完成佐临先生的嘱咐 2018-07-01 2 2018年07月0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