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18日,东浩兰生集团的“708090小分队”借调进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协助开展筹备工作。因为6名同志中有4名是党员,他们迅速成立了东浩兰生集团进驻进口博览局临时党支部,用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过硬的专业能力,成为活跃在办展一线的中流砥柱。
吃苦在前
作为第一批被派遣到进口博览局的专业会展人,去年12月18日,东浩兰生集团进口商品展销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应岚被正式借调到进口博览局招展处,和她一起转换身份的,还有会展集团工博会公司的陈圣申、外经贸商展公司的左一美、外服集团日本事业部的黄伟以及贸易集团五矿公司的张心怡。今年4月10日,来自东浩会展的缪建军也加入这个团队,在保卫保障处协助负责证件管理系统工作。
“我们把自己称为‘708090小分队’。”作为临时党支部的书记,应岚笑称,团队中既有年富力强的70后,又有精力充沛的80后、90后,正是能吃苦的年纪。
应岚说,当时到进口博览局招展处报到后,她才发现人手寥寥,且绝大部分都是会展“生手”,一方面很多工作都是起步阶段,另一方面又是一个个时间节点在后面追赶,压力大、任务多。“我是招展处的班子成员,又有着会展一线的实操经验,因此一到岗位,我就协助整个招展处理顺前期工作,在分管高端装备、日用消费品两个展区之外,还身兼多职。”她给记者一一历数:协助对接联络境内各合作渠道的合作组负责人,招展系统开发组、招展处翻译小组、展务对接小组等的负责人,此外还要担负起东浩兰生集团各招展任务工作组和进口博览局的沟通桥梁。“不是在开会,就是在打电话,即使下班了,微信提示音也会响到半夜。”应岚说,在进口博览局,加班加点是常态。从去年12月至今,临时党支部的每一位成员几乎没有一天准时下班过。
专业立身
和应岚一样,刚刚结束手头项目就被马不停蹄招进进口博览局的,是来自工博会分公司的陈圣申。她业务功底扎实,在招展处重点负责亚洲国家的地区经商处室、组展机构、报名参展企业日常联络、问题收集、政策解答、相关协议签署等工作。不但自己全力以赴完成工作,还主动帮助其他没有会展经验的同事一起处理“疑难杂症”。
临时党支部的核心成员还有来自外服集团日本事业部的黄伟。他负责与全国33个省市商务厅的对口联系,还充分发挥自己的日语专长,校对日语翻译资料,与日企客户谈判。“有幸被派驻至中国进口博览局工作,是一份责任和担当,也面临着新知识的学习和招展工作的挑战。”黄伟说,每一个电话、每一封邮件、每一次商谈,都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因此务求做到及时、准确、严谨。
今年4月来到进口博览局的缪建军在保卫保障处协助负责证件管理系统工作。结合自己以前展馆安保工作的实践经验,他到岗不久就创新了证件管理系统,殚精竭虑为进口博览会提前消除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风险隐患。
小分队4位党员所表现出的专业及敬业,也带领着另外两位年轻的同事左一美、张心怡共同上进。尽管工作繁忙,但临时党支部的成员们每天都会开“午餐会”,一边吃饭一边交流,集思广益解开工作中的难题,应岚也会疏导大家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中的想法和困惑,让他们在新环境中尽快磨合,更早适应。
随着首届进口博览会企业展参展报名工作在昨天结束,进口博览局的工作重点已经从招商转为办展。应岚说,他们的工作重心也将重新调整,再次出发。“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上,我们都会投入所有的热情,办好‘不一般’的展会。”
本报记者 张钰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