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周退密一百零四岁,慈祥和蔼,直率可敬。
笔者曾多次探访老寿星周退密,闲聊之时请教养生之道。
周老笑容可掬,侃侃而谈:“阿拉何来长寿之道?窃以为——做人,只要乐观好学,廉洁自律,保持一颗平常心,善言善心,多做好事,心宽体健,自可颐养天年。”
他话锋一转,坦陈心声,实话实说:“当然,人吃五谷,难免病痛,却也不必患得患失杞人忧天。有疾病,要正视现实,切勿忌讳,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科学治疗,同时适当健身增强免疫力,长命百岁或可期颐而至也!”恰值他九十四岁高龄,光阴似箭,一晃十年,如今周老年逾百岁身体尚健,反思他的肺腑之语正是金玉良言,也许他老人家多多少少得益于新时代向上向善精神力量之缘吧!
周退密,学名昌枢,字退密,生于1914年9月,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
其先人自明及清七代业儒,祖父和父亲弃儒从商,其父曾是中医,始终崇尚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书香门第。周退密饱学诗书,沉浸翰墨,国学根底深厚。他的儿子、一个孙子和一个孙女俱为大学毕业生,其孙懋越历任英国牛津、伦敦、剑桥大学研究生导师,学贯中西,又为增进中外民间友谊有所助力。周老喜欢吟诵诗词,语及周家人和亲友以及海内外炎黄子孙同胞众多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乐事,笑逐颜开,心宽体健。
比他小几十岁的周贤良多次向他求教,或与老寿星互寄新年贺卡,于2009年10月又收到周老一封充满深情厚谊的回信,照录如下:“接奉大片,知有乔迁之喜……书一纸留念,草草写就,随函附上……颂家中阖第平安快乐。退密手上,中秋后二日。”附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炉火∕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挥洒笔墨书就之一纸诗笺,题:贤良宗兄乔迁之喜,九六老人退密书贺。上盖朱文之印,下有周退密名章。
老寿星佳作多多,他吟咏《杭州诗翁弘道社兄辱贺新岁并示新什三首步韵奉酬》五言诗三首,刊于《上海诗词》,转录其一:“岁月逼人至,九逢老虎年。生于民国后,学在浦江前。伏枥槽盈豆,挹浆星挂天。青衿真旧物,惭愧祖孙传。”
眷恋亲情友情忘年交情炎黄子孙同胞情,周老郑重其事回函或写诗或书赠墨迹,善待别人,虚怀若谷,胸襟宽广,躬逢盛世,心旷神怡,延年益寿,不亦悦乎!诗友为他点赞:“仁慈长寿!”信哉此言。
他的前半生经历坎坷,毋庸赘言。新中国成立后,周老参加教育工作,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1956年开始八年之间,在黑龙江一所学院任教; 1964年,奉调回上海外国语学院;1966年,“文革”期间“靠边站”;1972年,他被重新起用;其后,被调至“法汉辞典”编写组协同编辑工作,至1982年数百万字的《法汉辞典》正式出版,其中蕴含了他的一份心血。退休后,发挥余热奉献爱心。初,他去社区老年人书画班指导书法;继而又当志愿者成为区老年大学书法教员;1988年,被聘为文史馆馆员……年老心不老,乐此不疲。
老寿星日常饮食清淡,适可而止,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不生气,凡事达观,随遇而安。
数年间 ,他已至少出版了《鹤叟诗词集》、《红豆词唱和集》等七本书。周老笑言:“日常勤于脑力劳动,构思诗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轻体力运动,动腿散步,动手写字——健脑健身,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防止未老先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