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上海个玉佛寺、龙华寺、静安寺,几乎无人不晓,而知道法藏讲寺个人恐怕就不多了。其实,法藏讲寺曾经与玉佛寺、龙华寺、静安寺一起被称为“上海四大丛林”呢。
我较早就知道法藏讲寺,是因为它曾被一家工厂占据。那家厂叫做“上海人民无线电厂”,生产星火牌电视机。很多上海人家个第一台黑白电视机也许就是星火牌JDS3或JDS4呢。1982年,它被并入我服务过个上海无线电十八厂,成为了二分厂,也叫九车间,生产当年名气更大个飞跃牌电视机。
我在上无十八厂干了五年,从车间流水线干到质检科,再到厂办公室、企业管理办公室、总会计师室。1983年,我被厂部派到九车间进行物流管理培训和考核,于是,我在那座旧庙里呆了有个把礼拜。
或许是因为我来自“上级部门”,与车间主任见面后,他就带我四处转了转。当时就觉得这厂房特别奇怪,忽然有几级台阶,迎头又是一根大圆柱子,还用了很多厚纸板把窗户封成隔墙,破损处看得到花格窗棂。中间一间特别大,又被分割成好几个区域。而且光线特别暗,白天车间里也开着日光灯。车间主任就介绍说,原来这里是个旧庙,叫法藏讲寺。还记得那天车间主任开了一句玩笑,说车间里很多大龄青年都在抱怨,“天天蹲了庙里还弄得好啦。”
第二年,我离开了那家厂,做了记者。一开始,我负责对口联系街道集体企业。在短短一年多里,我走访了一百多家弄堂小厂,虽然大多数厂房条件都很差,其中有不少就开办在旧庙里,但都办得红红火火。
离吉安路不远个小北门外有个大境阁,它是上海老城厢仅存个一角城墙。现在已修葺一新,开放参观了。当年,这堵城墙被包围在两家弄堂小厂中,城墙上个“大境阁”字样一度使这里被错认为庙宇。那两家厂我都去踏访过,厂长还特意让我跨过车间里个重重障碍,用手摸那被围在车间深处个半截城墙,大热天也是冰冰凉凉个。坐在它近旁个几位工人师傅打趣说,厂长因此不给这里安电风扇。
厂子里有一堵城墙当然会带来一些不便。我估计,如果不是这堵墙太厚,可能早就被人挖掉了。
虹口区海门路到底有一座下海庙,当年也被街道小厂占用。说起来,这下海庙还与一个玩笑有关。有段时间,很多上海人都会这样问初来乍到者:现在你知道上海在哪里了,但你知道下海在哪里么?其中“下海”就是指下海庙。
回到曾与法藏讲寺齐名个龙华寺、静安寺和玉佛寺。其实安远路上个玉佛寺始建于1918年,即便原先江湾镇上那座被毁玉佛寺,也仅一百多年历史,始建于1882年。而龙华寺和静安寺则要早得多。据记载,两寺均建于吴赤乌十年(公元247年)。
坊间有种说法,静安寺曾是龙华寺后寺,两者间有一条林间小路相通。从史料看,当年一个来自康竺国名叫“会”个僧人征得了当时吴国国王孙权个同意,建起了这两座寺。静安寺初名沪渎重玄寺,唐代更名为永泰禅院,北宋年间(公元1008年)始名静安寺。
静安寺门前原来有泉,人称“天下第六泉”。我小时候还看到过泉眼个石围栏以及高耸个华表,但已看不到泉水。当时觉得很稀奇,怎么天安门前个东东,我家附近也有一个呢。后来南京西路拓宽,石围栏被拆除。
在上海市中心还有一处旧庙——虹庙,位置就在南京路步行街近福建路口处,在一条名叫“石潭弄”个狭窄弄堂里。在上海开埠之初,虹庙名气很响,后来渐渐没落。现在,虹庙里经常有画展,虽然步行街上人很多,但却很少有人进虹庙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