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 昨晚8时,金山石化东村一户居民家里仍亮着灯,居委会工作人员干秋逸上前敲门劝说,这是昨天她第六次走进金卫三组。
作为石化地区仅存的老旧危房之一,金卫三组地势低洼、房屋破旧,最长的已有100多年历史了,强台风一旦来临,可能导致雨水倒灌、漏电等情况,十分危险。居民以外来人员为主,有近850人,本地居民约70人,“大部分是来自川皖地区的农民工,没有经历过台风,更没有防御台风的经验。”
“锁好门窗,关好电闸,门口的大巴车会送你到临时安置点,别担心。”干秋逸一遍遍提醒。金卫三组被列为撤离点后,村居工作人员联合社区民警、平安志愿者、社区在职党员,从昨天早上6时开始,挨家挨户反复上门劝导,遇到有些本地老人体弱又恋家,不愿意外出过夜,她一边耐心解释,一边联系其子女,“确保老人安全撤离,一位都不能落下。”
临时安置点设在步行10分钟路程的一所学校内,共设有18间空房,最多可容纳500余人,昨晚共接纳146人,现场提供矿泉水、方便面等物资。石化街道工作人员介绍,街道办、民兵和医务人员等在安置点负责饮食后勤、安全保障。“我们的物资能确保200人三天左右的正常补给。”
在山阳中学体育馆和山阳镇阳光之家,农房金山万航苑项目工地的400余名建筑工人撤离至此。项目工地负责人叶春雷在上海打工20余年,他坦言这次防台准备很周到,“安置点预备了蚊香、矿泉水等物品,还有医务人员帮我们测量血压,做好医疗保障服务。”
“我们就带了凉席、毯子等生活用品,家里东西不怕被偷,治安人员24小时值守,心里踏实。”“房间宽敞,楼下还能看电视,跟家里也差不多。”体育馆内,居民或闲聊谈天,或准备休息。馆外,工作人员正轮班值守巡逻,守护这一夜安然度过。 本报记者 范洁 通讯员 熊雪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