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7月2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崇明区
上门8次,说服106岁老太撤离
范洁
  【数字】 截至今晨0时,崇明转移15585人,涉及一线大堤、危房简屋、建筑工地、渔船人员,全区设有安置点94个。进港船只995艘,其中外省市船只222艘,备有抢险队伍72支、12947人。

  【现场】 临近中午,热腾腾的盒饭,送到崇明施翘河和老滧港村委会,共有35名外来渔民在此安置。上午,村里统一协调外来渔船进港避风,并安排专人分时段巡逻,保障渔民的财产安全,也让他们在安置点更安心、放心。

  “本地渔船停靠在港后,渔民都上岸回家,但外来渔船大多是居家船,船上有老有小,如果台风来袭,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城桥镇老滧港渔村党支部书记俞艇介绍,昨天下午2时起,村委会同边防、公安等力量,劝导外来渔民撤离安置,针对“船在,人在”的普遍想法,工作人员反复劝说引导,介绍保障措施,从而打消渔民疑虑。

  一名未满月的婴儿、两名年逾百岁的老人、三名危重病人……在崇明新海二村,昨晚撤离300余人,集中安置204余人,其中不乏特殊情况。“从下午5时到晚上10时,上门了8次,终于说服老人撤离,把她抱上了车。”新海二村居民区党支部书记朱治良回忆,在村内一处危旧房屋,106岁的黄银梅老太不愿撤离,台风的危害说了一遍又一遍,老人仍坚持留守家中。工作人员急中生智,以小辈的身份动之以情,最终黄老太同意撤离,“在附近的养老院,我们为她安排了设施最好的房间。”

  辖区内,还有3户危重病患者,撤离同样棘手。例如,一名龚姓居民已是肝癌晚期,在旁陪护的子女希望能安排临终关怀,但就近的卫生服务中心床位紧缺,居委会通过多方协调,最终将患者妥善安置。

  本报记者 范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目击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跨界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第A18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第A20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A22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迎战台风“安比”,近20万人大撤离
多方行动确保市民台风天出行无虞
要闻
居委城管齐出动助老夫妻转移
确保老人撤离,一位都不能落下
上门8次,说服106岁老太撤离
养殖户不肯撤离,干部守到凌晨
新民晚报要闻A04上门8次,说服106岁老太撤离 2018-07-22 2 2018年07月2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