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书协组织书法家代表在展览期间举办论坛,研讨如何写好大尺幅书法。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潘善助表示,虽然征稿收到的大作品很多,却算不得大尺幅书法作品——它们以字数奇多的小行书、小楷、小隶书为主,许多作者通过字数来增加尺幅,没有达到冲击力,没有创作出与大尺幅相应的大字作品。“上海作者可能钟情于书写小尺幅、册页作品,写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大尺幅和小尺幅的表现手法不同、难度各异,大尺幅盛行于明清,小尺幅流行于魏晋南北朝到元代。我们在征稿中不拘形制,每个人都可以发挥所长,但也鼓励大家符合全国的走势,大尺幅的作品将越来越多。”
在本届大展的征稿启事中,尺幅上限由原先的6尺上升到8尺,这是对大字书写的鼓励。但有艺术家提出,大尺幅作品,适合供艺术家进行书法艺术的探索,但很难飞入寻常百姓家,大多数人的家里是无法悬挂的。也有艺术家辩驳认为,仔细审视当代生活,大尺幅作品有它的存在可能,随着当代人生活变化,交通的便利,人们可以在公共空间亲近大尺幅的书法作品。
上海书协方面表示,目前上海书协正开展中青年书法人才培养工程,邀请全国名家授课,手把手指导,培养和储备后续的书法人才,争取在国家最高的书法展览上获得佳绩。研讨大尺幅书法的书写,不是要求所有人“抓大放小”,而是面对大尺幅书法的形制,有所准备有所思考,包括展示大尺幅作品的策展要求。潘善助说,“上海书坛能多关注一点全国性的、包括国际上创作的动态,并敢于尝试。举办论坛进一步完善中青年人才培养机制,使海派书法艺术从高原走向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