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2月1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游秋雪庵
郑宇丹
  郑宇丹

  周六往,周日返。广州至杭州千里奔袭,只为一处所在,是不是也有王子猷“乘兴而发”、“兴尽而返”的疏狂?这一处所在,便是西溪湿地上的秋雪庵。

  秋雪庵原名大圣庵,始建于宋孝宗淳熙初年。明代大学者陈继儒取唐人“秋雪蒙钓船”的诗意,遂有今日美名。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是明代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那句“大事小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一直是我的人生良伴。当然,眉公之美不止于此。《明史·隐逸部》言:“继儒通明高迈,年甫二十九,取儒衣冠焚弃之,隐居昆山之阳,构庙祀二陆,草堂数椽,焚香晏坐,意豁如也”。仅寥寥数笔,一个清雅仙逸的文人形象便跃然纸上。

  作为隐士的陈继儒雅兴丰博,诗文、书法、绘画均擅长,并爱戏曲、小说、收藏与对弈。其志趣可在梅图上管窥一斑。比之好友董其昌的梅花,继儒先生的横枝斜扫更多,淡柔中见骨鲠,气韵中见空远,闲逸中见苍生。

  当然,我欣赏继儒先生,不唯他的山林气,更是他知人论世的豁达。比如他说:“人有一字不识,而多诗意;一偈不参,而多禅意;一勺不濡,而多酒意;一石不晓,而多画意;淡宕故也”;他也说:“学者有段兢业的心思,又要有段潇洒的趣味”。或就为这潇洒的趣味,决定去秋雪庵,谁得见继儒先生的那段描述能够坐怀不乱呢?17世纪的某一天,他这样描述:“秋风解缆,极目芦苇,白露横江,情景凄绝,孤雁惊飞,秋色远近,泊舟卧听,沽酒呼卢,一切往事,都付秋水芦花。”秋天有没有时间尚不得而知,且伴这一念间的心动,就去秋雪庵。

  秋雪庵的另一份珍贵源于孤绝。它自成西溪上的孤岛,常规的电瓶船线路乃至步行道都不得而至,唯一的方法是乘摇橹船,一路摇摇荡荡地去。

  西溪的夏说来最是平淡,不比冬有梅雪,春有桃蹊,秋有蒹葭苍苍芦花之白。西溪的夏满眼都是绿色,而恰恰是一味的背景反而衬出“曲水弯环,群山四绕,名园古刹,前后踵接,又多芦汀沙溆”的曼妙。这是一种人文思想与自然景观的交合之美。

  将人文思想寄予自然景观,远至《诗经》可见。比如《诗经·东山》的开篇“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我东日归,我心西悲”,即开情景交融之先,以周公姬旦东征为背景,描述了普通兵士归家前的复杂心境。一句“零雨其蒙”是自然之景,而其后的“我心西悲”,则牵起人心的感伤。这种寓情于景的范式开启了中国古典文学“兴、观、群、怨”的“四情”传统,经楚辞将“人生理想”纳入文学情境之后,又在唐代柳宗元“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山水游记中加入因人而异的审美视角。

  乘摇橹船,在这千年一叹的绿中穿行,别有一番韵味。虽水不够清澈,花不够娇艳,但筛过树隙的光影却只能与夏天才有的苍翠对应。船过水狭之处,光影婆娑,舟行荡漾,鸟鸣于树丛之中,头顶水面处处可见扑面而来的绿意。这是一种清新的醉。

  船至开阔处,有风骤起,水生的蒿草展现出一片片朱砂色的花头,迎着风摆来荡去。除了这蒿草的摇摆和零星的风,整个世界只剩下摇橹的声音。当它停了,整个世界也停了。

  然后,便是芦苇,半黄半绿的模样,一片片一丛丛地连着,生出许多风的漩涡。船从芦苇边划过,才知风能自来的道理。有时偶尔探出来的那么一两枝,仿佛要把你拉到它那里去,让你像雪莱一样“被澄澈水流的回旋催眠入梦”。怪不得宋朝南渡时,高宗有云:“西溪且留下”。

  芦苇,古时也称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而今天的伊人,便是茕茕孑立于西溪水央的秋雪庵,白墙黑瓦,错落有致地在水之湄,仅仅是远远地观望,便生出一片诗情画意。

  快要靠岸的时候,一片睡莲先是生出来,暗雅地开在水中。虽与荷花一样高洁,但睡莲的低调似乎更惹人怜爱。不管是白、黄,还是粉、紫,它所有的颜色都不可思议的柔和,让人感叹自然造物之神奇。这睡莲的出现,又为秋雪庵增添一份儒雅。

  通往秋雪庵的路,是芦苇丛中的一条木轨。芦苇高高地挡住视线,令人不知归处。唐人韦应物有“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的描摹,此时才知迷路不仅在大漠才有,这浩浩荡荡的芦苇便是江南的绿漠。专门循着秋雪庵而来的游人不多,只能凭直觉和声响辨识方向。比起众多名门古刹,这秋雪庵实在是太素朴了。然,这正是江南灵韵的一处缩影。这小小的秋雪庵,始建于宋孝宗淳熙初年,明末已然荒废。明崇祯七年,沈应潮、沈应科兄弟重修庵堂,中为圆修堂,上为楼,榜曰“弹指楼开”,后为“一色”之轩,左右为观堂,北为“月斋”。此后,秋雪庵即成西溪最佳观景处,远有北高峰、法华山、美人峰、石人岭;近见“千顷蒹葭十里洲,秋风起时,芦荻满滩,水波弥漫,上下一色”。文人墨客将秋雪庵的风景诗意化,从而有了秋雪八景之誉:仙岛荡、幔芦港、秋雪滩、莲花幢、杨柳城、詹匐篱、护生堤、弹指楼。

  此行秋雪庵,或许真是时节不对,倒没有古人那么多的诗意,最大的收获是闲庭看联的欣喜。此处上联曰:“渔舟小驻看庵前第一溪山”;下联是:“雁字斜书是天上无双笔墨”。我并无书写天下第一笔墨的才情,但因为一处游人罔顾的水央之地而跋涉千里,也算是一种诗意的栖居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
   第A05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2-23
游秋雪庵
草木记忆
英伦三房东
环保酵素
雪里红(摄影)
时尚先锋那些事儿
最大的孝顺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新民晚报夜光杯A18游秋雪庵 2018-12-17 2 2018年12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