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F01:中缝2-23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2月1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微调查
购买君康人寿后骚扰不断
徐驰
  买了保险,保额到期,照理说,便可以拿了收益,高枕无忧。可自从购买了君康人寿险后,这几年来,市民刘先生却不堪其扰,每天都要“雷打不动”地接到十多个骚扰短信和电话,让他十分光火。

  每天骚扰不停歇

  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早在2016年4月份,广发银行闸北支行向他推荐了一款君康人寿险公司的一年期理财型保险产品。他当即购买了30万元,2017年4月期满还本付息。

  没想到,此后刘先生接到难以计数的电话、短信,无一例外地都打着“君康人寿”的旗号。“对方不仅在电话里直呼我的姓名,并且还对我购买的保险等基本信息了如指掌。然后,就以保险期内未发生理赔、原计算利息偏低等多种理由,让我去各种不同的地点,领奖金奖品、利差、吃饭等等。”

  刘先生马上意识到,很可能是君康人寿方面泄露了自己的信息。虽然他并没有“上当”,但却不堪其扰。“最多的时候,一天内能接到五六个电话,收到四五条短信,谁吃得消?”

  多次投诉无结果

  据刘先生表示,他曾经多次就此事联系并投诉君康人寿方面。据查,信息很可能是先前那位推荐他购买保险的业务员泄露的,不过,该业务员目前已经离职,公司方面也找不到人。目前,公司声称已报警处理。

  不过,对于这样的说法,刘先生显然没法接受。“不论如何,业务员在获取我的个人信息时,仍然还是公司的员工,怎么能够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呢?”刘先生摇了摇头,他表示,君康人寿方面不仅毫无歉意,而且没有诚意。

  承诺反馈无下文

  近日,记者致电君康人寿客服热线。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已将事情记录,后续会由相关工作人员给予答复。不过,截至记者发稿,君康人寿并无回应。

  刘先生希望,君康人寿不要躲躲闪闪,而应说明真相,并真诚地作出道歉。此外,公司还应该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阻止信息进一步泄露。并且要深刻检讨,做好企业管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本报记者 徐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
   第A05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综合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2-23
与民分忧 为民解难
购买君康人寿后骚扰不断
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
新民晚报中缝2-23ZF01购买君康人寿后骚扰不断 2018-12-17 2 2018年12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