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时间2月7日4时45分,一辆红色特斯拉敞篷跑车开始在太空中航行。它不是科幻电影中的“太空汽车”,而是“乘坐”SpaceX的重型猎鹰火箭升空的。更让人啧啧称奇的是,发射后7分58秒,两个侧芯火箭顺利飞回,并稳稳站立在回收场中央,今后它们有望继续重复利用,从而大大降低火箭发射成本。
● 北京时间11月27日,美国航天局(NASA)的火星地质探测器“洞察”号在经历了205天的飞行后,终于来到火星表面软着陆,并传回了第一张图片。作为地球派往火星的“地质学家”,“洞察”号有望带领我们揭开尘封已久的火星奥秘。
● 11月19日,我国第42、43颗北斗导航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标志着北斗三号基本系统的部署圆满完成。2018年里,我国先后完成11次发射任务,将19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和1颗北斗二号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组网发射最短间隔17天,创造了北斗组网发射历史上高密度、高成功率的新纪录。
12月27日,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开始提供全球服务。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服务范围由区域扩展为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将为用户免费提供约10米精度的定位服务、0.2米/秒的测速服务,并且将为付费用户提供更高精度等级的服务。今后导航用什么,无疑有了新的选择。
● 12月8日凌晨,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四姑娘”肩负的使命更艰巨也更创新——将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通过实施嫦娥四号任务,我国有望获得一批重大的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并将为深空探测领域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积累重要经验。
由于月球本身遮挡,运行到月球背面的着陆器和巡视器无法与地球之间展开通信,可谓“两眼一抹黑”。为实现与地面站的通信,科学家们在太空里“布”了一个通讯站——中继星“鹊桥”。12月21日,“四姑娘”在环月过程中,与“鹊桥”建立了连接,开始在轨信号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