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奇思妙想,成了我们现实可用的语音识别技术。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主会场的大屏幕两边实时滚动的字幕,将发言者的讲述内容迅速、清晰地展示在观众面前。不管是带家乡口音的普通话还是英语,人工智能都可以识别、翻译。
时间拨回1956年的夏天,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几位年轻学者围绕自然语言处理、神经网络等当时技术远无法触及的问题,展开了一场头脑风暴,“人工智能”一词横空出世。今年9月17日至19日,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徐汇滨江举办。如同大会的主题“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呈现AI+金融、智造、教育、交通、健康、零售、服务等AI应用场景,全面展现AI技术如何赋能时代发展、推动产业升级。
随着技术的飞跃进步,人工智能早已飞入了“寻常百姓家”:智慧便利店让年轻人在上班路上“饭来张口”、智能驾驶足以化解自驾车时的种种尴尬、智慧课堂能为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智能诊疗可以快速识别病灶形态及属性……
据统计,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的100强企业中,上海拥有22家,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700亿元左右,核心企业150多家。上海正筹建的人工智能发展联盟,集聚了超过300家人工智能相关的企业、投融资机构及科研院所。
上海正向这类人才与企业敞开怀抱。大会期间,上海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上海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22条细则聚焦人才、数据、资本三大重点,为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