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新视界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2月3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命原创技术突破世界难题
图3 “中中”“华华”刚出生时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供图
  《西游记》里,大圣拔根毫毛变出一群一模一样的小悟空的场景还留在我们的脑海中,而位于上海的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将这一幕变成了现实。   

  ● 1月25日,生物学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细胞》(Cell)以封面文章在线发表中国科学家研究成果——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孙强带领团队率先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出两只猕猴:“中中”和“华华”。通过DNA指纹鉴定,证明姐妹俩都是正宗的克隆猴。该成果标志着中国率先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实现了我国在非人灵长类研究领域由国际“并跑”到“领跑”的转变。

  体细胞克隆猴的重要性在于能在一年内产生大批遗传背景相同的模型猴。使用体细胞在体外有效地做基因编辑,准确地筛选基因型相同的体细胞,然后用核移植方法产生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大批胚胎,用母猴载体怀孕出生一批基因编辑和遗传背景相同的猴群。这是制作脑科学研究和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关键技术。

  ● 8月2日,国际顶尖科学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上海科学家在“人造生命”领域的突破——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的覃重军研究团队与合作者,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了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研究团队成功地将单细胞真核生物酿酒酵母天然的十六条染色体人工创建为具有完整功能的单条染色体。这一成果完全由中国科学家独立完成,打破了教科书中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界限,让人类了解到生命形式也可以通过人工改造化繁为简,同时为进一步研究人类细胞衰老提供了良好的模型。

  ● 7月,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政府共建的张江药物实验室、G60脑智科创基地、传染病免疫诊疗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共同揭牌。在浦东、在松江、在奉贤,这三个重量级“科创新地标”聚焦新一轮科技革命中与百姓最息息相关的领域——生命健康,力图冲破“卡脖子”的技术瓶颈,用国际领先的原创成果为上海这座创新之城带来新的惊喜。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2018年终盘点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新闻·国际新闻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09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0版: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话题
   第A12版:家装专版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第A18版:影视/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亲子
   第A2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特稿
   第A22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广告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广告
   第A24版:品质生活/星期天夜光杯
昔日科幻情节 今天竟已成真
上天 向星海未来伸出双手
生命原创技术突破世界难题
下海 探索蔚蓝世界的奥秘
告别
上海元素 闪耀港珠澳大桥
AI 西岸体验 智慧生活
新民晚报新视界A07生命原创技术突破世界难题 2018-12-30 2 2018年12月3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