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个蓝色的星球,海洋面积占了七成以上。广阔的海洋和浩瀚的宇宙一样,充满了未知。今年,一位位科学家踏上了探索这片蔚蓝世界的征程!
海底旅程像“爱丽丝漫游仙境”
● 5月,82岁高龄的海洋地质学家、中科院院士、南海深部计划指导专家组组长汪品先,在9天内乘“深海勇士”号三探南海西沙,进行了长达8个小时的考察。汪先生把这些海底之旅称作“爱丽丝漫游仙境”,“20多年来,这是我第4次南海科考航次,都是进行国际前沿研究,但前3次都乘坐外国的船,这次乘坐我国自己的船、自主研制的载人深潜器,亲眼观察到南海的海底,真为我国海洋科学技术发展感到骄傲。”最让他感到兴奋的就是冷水珊瑚林,“像鞭子一样的是竹节珊瑚,仔细看是一节一节的。那些趴在上面的小东西也是动物,如同树林里的鸟和野兽。”
● 11月,另一批勇士在上海出征!由上海海洋大学和西湖大学联合组成的“彩虹鱼”2018马里亚纳海沟海试与科考团队,乘坐“沈括”号小水面线双体型科学调查船,从芦潮港起航前往马里亚纳群岛海域,在全球大洋最深处——“挑战者深渊”区域附近海沟开展一系列深海装备试验和科考取样。12月11日,科考团队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完成两台“彩虹鱼”第二代着陆器的万米级海试,深度分别为10918米和10899米。“这标志着第二代‘彩虹鱼’着陆器万米级海试成功。”“彩虹鱼”科考团队海上总指挥崔维成表示。
“新战友”加入极地科考
● 9月10日,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七八研究所设计、江南造船(集团)自主建造的我国第一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正式下水,并被命名为“雪龙2”号。它集众多“国内第一”和“国际首次”于一身,有着“十八般武艺”。“雪龙2”号具有国际领先且首次应用的双向破冰能力——艏向可持续破1.5米冰和0.2米雪、艉向可突破极区20米当年冰冰脊,还配有集中实验室格局和月池系统,并装载22米长柱状采样器和水下机器人等先进考察装备,是能满足无限航区以及南北两极海域航行和科学调查作业要求的“绿色船舶”。
“雪龙2”号预计于2019年上半年交付使用。据透露,“雪龙2”号起航的第一年,可能就要开始“环球远行”,北极南极两极跑。未来,具有双向破冰能力、满足最新国际公约的“雪龙2”号将成为中国探索极地的又一国之重器。
● 12月12日,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也传来了好消息,他们在距中山站西南方向15公里的冰盖上打下了一记冰钻。透过钻眼望去,冰洞泛出蓝光。未来,中国在南极的永久机场或许就将建在这块可以承载轮式大型飞机起降的蓝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