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一曲京剧《大唐贵妃》主题曲《梨花颂》的演唱,让我与著名京剧梅派艺术嫡系传承者、京剧艺术家——梅葆玖先生结下了一段情缘,终生难忘。
2015年的11月初,我接穆兄的电话,约我在26日下午2时到岳阳路上的“教育宾馆”与梅葆玖先生见面。
一进入房间,穆兄把我们一一介绍给梅先生,当介绍我唱《梨花颂》时,梅先生主动伸手一边与我握手着一边说:“好啊,好啊。”见到梅先生这样的谦和,平易近人,我们顿时就想和大师先合个影,梅先生成了指挥者,说:“这房间里拍照效果不好,我带你们到下面大堂去拍吧。”
拍完照片,我们返回房间时,梅先生被一位正在开艺术研讨会的昆明女大学生碰见认出后,要求拍照留念时,他毫无一点儿大师、名家的派头,整理好衣服,在电梯的走廊里,找了一个较亮的地方与她拍照。这一刻,他的一举一动,似长辈,又像兄长,我那紧张的状态,早早地跑到九霄云外了。
梅先生说话轻声轻气,和蔼可亲,像一位师长娓娓道来。他与我们一起聊,聊他小时候学戏时的顽皮,聊父亲演出时的严厉,聊那个特殊的年代遭受不公平待遇时,他说得那样风趣、无奈,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聊这些年的改革开放,他是那样精神抖擞,看不出已是八十有一的长者;聊国粹京剧,那有吟有诵,一招一式,俨然是位大师、艺术家。聊到兴奋时,他还夹着上海话,拿出自己与父亲梅兰芳先生的戏照,签字后一一送给我们。
时间过得很快,接下来他还有其他活动。我得抓紧时间请他辅导哇,原本放松的心又被拎了起来。恰恰碰到手机信号不好,用手机的伴奏音乐放不出来。他说:“没关系,没关系,你平时怎么唱的,就怎么唱。”那时的我,啥也不想了,拉开嗓子清唱。我知道,开始唱时的声音是颤巍巍的、抖抖的,到后来,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放开了。他一边听,一边用手打着板,然后轻轻说,慢一些,再慢一些。结束时,没承想梅先生还鼓掌了。我知道,这是在鼓励我这个业余爱好者呀。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们意犹未尽,可梅先生要出席下一个活动了。临别时,他说:“等明年三四月份,为拍摄艺术电影京剧《大唐贵妃》,我要在上海住上一段时间,到时候我们再见面!”我们依依不舍与梅先生道别。
感恩生命中的相遇,让我的回忆充满温暖。现在,每当我登台唱起“梨花颂”时,梅先生的音容笑貌总浮现在我的眼前。感谢这位名家的教诲,短短的两个小时,让我在学艺的生涯中,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