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5%,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以上……正在召开的“两会”上,投资者关心的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一一呈现。宏观政策方面,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就业被公认为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减税降费则是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头等大事。
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赤字率拟按2.8%安排,比去年预算高0.2个百分点,财政赤字2.76万亿元。适度提高赤字率,综合考虑了财政收支、专项债券发行等因素,也考虑为应对今后可能出现的风险留出政策空间。
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以更好满足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需要。在实际执行中,既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又要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有效缓解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就业优先政策全面发力。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提出稳增长首要是为保就业。既保障城镇劳动力就业,也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留出空间。总理说了,只要就业稳、收入增,我们就更有底气。
工银国际宏观研究报告分析认为,政府工作报告表明,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宏观政策将沿循“两降两升”的总体思路。
就“两降”而言,一是增速目标下调。这一举措既表现出对内外风险要素和潜在机遇的客观认识,也为促改革、防风险预留了灵活充裕的政策空间。二是宏观调控重心下沉。2019年,中国宏观调控将更加重视微观活力、更加重视民生福利、更加重视政策实效,三者的叠加共振有望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稳步深化。
就“两升”而言,一是政策效力的提升。财政政策的加力提效,配合货币金融政策的多重优化,将在保障“稳增长”的同时,强化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引导作用。二是微观红利的上升。伴随微观环境和激励机制的改善,新经济、消费升级和国企混改有望各自产生独具魅力的发展红利,并为多类型市场主体所共享。预计2019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在合理区间内平稳运行,大概率落于区间上轨,增长韧性有望超预期,“减速增质”过程中所蕴含的结构性机遇值得提前布局、长期深耕。
方向既明,信心坚定,踏实前行。